公使韩子休追之,曰:“孤不仁,不能顺教,以至此极,夫子休国焉而往,寡人将从而后。”晏子遂鞭马而返。其仆曰:“向之去何速?今之返又何速?”晏子曰:“非子之所知也,公之言至矣。”
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子谏第九
翟王子羡臣于景公,以重驾,公观之而不说也。嬖人婴子欲观之,公曰:“及晏子寝病也。”居囿中台上以观之,婴子说之,因为之请曰:“厚禄之!”公许诺。
晏子起病而见公,公曰:“翟王子羡之驾,寡人甚说之,请使之示乎?”晏子曰:“驾御之事,臣无职焉。”公曰:“寡人一乐之,是欲禄之以万钟,其足乎?”对曰:“昔卫士东野之驾也,公说之,婴子不说,公曰不说,遂不观。今翟王子羡之驾也,公不说,婴子说,公因说之;为请,公许之,则是妇人为制也。且不乐治人,而乐治马,不厚禄贤人,而厚禄御夫。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今君,一诸侯无能亲也,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君不此忧耻,而惟图耳目之乐,不修先君之功烈,而惟饰驾御之伎,则公不顾民而忘国甚矣。且诗曰:‘载骖载驷,君子所诫。’夫驾八,固非制也,今又重此,其为非制也,不滋甚乎!且君苟美乐之,国必众为之,田猎则不便,道行致远则不可,然而用马数倍,此非御下之道也。淫于耳目,不当民务,此圣王之所禁也。君苟美乐之,诸侯必或效我,君无厚德善政以被诸侯,而易之以僻,此非所以子民、彰名、致远、亲邻国之道也。且贤良废灭,孤寡不振,而听嬖妾以禄御夫以蓄怨,与民为雠之道也。诗曰:‘哲夫成城,哲妇倾城。’今君不免成城之求,而惟倾城之务,国之亡日至矣。君其图之!”
### 诗句
**“公使韩子休追之”** - 这句描绘了景公派韩子休追捕晏子的情景。
**“婴子说之”** - 此句表达了婴子对翟王子羡的驾马车感到高兴。
**“今之返又何速?”** - 这句话反映了晏子对快速返回的惊讶和不解。
**“非子之所知也”** - 这是晏子回答婴子时表达的观点。
### 译文
公派韩子休去追赶晏子,说:“寡人不仁,不能顺应教化,以至于如此地步,你回去之后,我将在后面跟随。”晏子于是鞭马而回。他仆人说:“刚才离开为什么这么快?现在回来又为什么这么快?”晏子回答:“这不是你所能理解的,这是国君的言语非常正确。”
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子谏第九:
翟王子羡在景公那里担任臣子,因为地位高贵,景公观看他而不感到快乐。一个受宠的宦官婴子希望观看,景公说:“等晏子病好了再观看。”婴子在园囿中台上观看,婴子很高兴,因此请求晏子:“请给他加厚俸禄!”景公答应。
晏子病情发作去见景公,景公说:“翟王子羡的马车,寡人很欣赏,可以让他展示给寡人看吗?”晏子回答说:“驾驭之事,我没有这个职责。”景公说:“寡人一次的快乐就是想让他用重赏的万钟来驾车,这足够了吗?”晏子回答说:“过去卫士东野的驾马车,您喜欢它,婴子不喜欢,您就说不喜欢,于是就不让他观看了。如今翟王子羡的马车,您不喜欢,婴子喜欢,您就因此喜欢他;为此请求,您答应了,那就是妇人制作的事情。况且不喜欢治理他人,而喜欢治理马匹,不厚待贤人,而厚待侍奉马匹的人。过去先君桓公的土地比现在狭窄,他遵循法治,广施政教,以此称霸诸侯。现在的君,只是一诸侯国没有亲近的人,年成饥荒,道路上死去的人到处都是。君不以此为忧耻,反而只追求耳目之乐,不修先君的功业业绩,而只修饰驾驭马匹的技术,那么君不顾百姓而忘记国家的程度真是严重了。而且诗云:‘载骖载驷,君子所诫’。驾驭八匹马固然不是规定,现在又加重此事,这岂不是越界了!而且君如果喜欢它,国家必定有很多人模仿,狩猎不方便,长途远行不可行,然而使用马匹数倍,这不是驾驭下属的方法。沉溺于耳目之乐,不适合民务,这是圣王所禁止的。君如果喜欢它,诸侯国必定有人效仿,君主如果没有深厚的德政和善政以覆盖诸侯,却用偏颇的行为去换取利益,这不是用来安抚百姓、彰明名声、达到远方、亲睦邻国的方法。而且贤良被废弃,孤寡得不到支持,反而听信嬖妾给予厚俸,让侍臣因为得到宠爱而积蓄怨恨,这是与民众结仇的道路。诗云:‘哲夫成城,哲妇倾城。’现在君不可能完成‘成城’的追求,而只追求‘倾城’的事务,国家的灭亡之日就在今天了。您应该考虑这一点!”
### 赏析
晏子通过《谏上第一》和《谏下第二》,展示了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外交才能。他的谏言不仅基于道德原则,更注重实际效用和政治效果。例如在《谏上第一》中,晏子巧妙地利用景公对嬖妾的喜爱,指出这种偏好可能导致国政混乱。他的言论深刻而犀利,展现了晏子的忠诚和智慧。
晏子的谏言还体现了他对国家治理的深刻理解。他认为治理国家需要德政与严刑并举,既要有好的政策来引导人民,也要有严格的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他反对奢侈浪费,提倡节约资源,强调治国应以民生为重。
《谏上第一》和《谏下第二》中晏子的对话显示了他的机智和幽默感。例如在《谏下第二》中,他巧妙地用比喻来说服梁丘据放弃对抗齐国的策略。这些对话不仅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也提高了晏子的智慧形象。
晏子的思想还体现了儒家的人文关怀。他强调仁爱、礼义和公正,主张以德治国。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取决于军事力量,更在于人民的教育和道德修养。
晏子的故事不仅仅是历史记载,更是对后世政治家的启示。他的政治理念和智慧对于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