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与晏子登寝而望国,公愀然而叹曰:“使后嗣世世有此,岂不可哉!”晏子曰:“臣闻明君必务正其治,以事利民,然后子孙享之。诗云:‘武王岂不事,贻厥孙谋,以燕翼子。’今君处佚怠,逆政害民有日矣,而犹出若言,不亦甚乎!”公曰:“然则后世孰将把齐国?”对曰:“服牛死,夫妇哭,非骨肉之亲也,为其利之大也。欲知把齐国者,则其利之者邪?”公曰:“然,何以易?”对曰:“移之以善政。今公之牛马老于栏牢,不胜服也;车蠹于巨户,不胜乘也;衣裘襦裤,朽弊于藏,不胜衣也;醯醢腐,不胜,沽也;酒醴酸不胜饮也;府粟郁而不胜食;又厚藉敛于百姓,而不以分馁民。夫藏财而不用,凶也,财苟失守,下其报环至。其次昧财之失守,委而不以分人者,百姓必进自分也。故君人者与其请于人,不如请于己也。”
【译文】
齐景公和晏子一起登上寝宫,望着远方的国土,景公正是叹息,说:“要是子孙后代世世代代都像这样,那该多好啊!”晏子说:“臣听说,贤明的君主一定要努力治理好国家,使人民得到好处,然后才能让子孙享受这种治理的成果。诗说:‘武王岂不是要事奉天下吗?他的子孙将会制定出好的政策,用来保护子孙。’现在您处在安逸怠惰的环境中,违背了政治原则,危害百姓已经有很多年了,而您还这么说,不是太不应该了吗?”景公说:“那么,将来谁来掌管齐国呢?”晏子说:“服牛的人死了,夫妻二人会哭;这并非因为他们骨肉相连,而是因为他们的利益很大。想要知道谁将执掌齐国,那就要看他们是否为了自己的利益呀!”景公说:“对,怎么换呢?”晏子说:“用好的政策来代替吧!现在您的牛马老了,栏圈里的草料不够吃;车子的轮子腐烂了,车轮也朽了;衣服鞋袜穿坏了,藏衣的地方也破烂了;醋和酱都变味了,不能买;酒也变酸了,不能喝;府库中的粮食堆积着,却吃不完;又加重了对百姓的赋税剥削,却没有减轻百姓们的饥饿。把财物收藏起来却不用,这是不吉利的啊。财物要是丢失了,下一层就会遭受灾祸。其次如果财物丢失而不给民众,民众就一定会自己想办法了。所以,当国君的与其向人请求帮助,不如自己请求。 ”
【注释】
景公:春秋时期齐国国君。
晏子:姓晏名婴,字子顺,齐国大臣。
寝宫:古代帝王在宫殿中居住的地方。
叹:叹息。
武王:周武王(约前12世纪)。
燕翼:指保护子孙。
处佚:处于安逸。
逆政:违背正道的政治。
出若言:说出这样的话。
孰:哪个。
易:交换。
移之:转移。
善政:良好的政治。
厚籍敛:加重赋税。
进自分:自食其果,自己承担后果。
守:保管。
失守:丢失。
下其报:遭到报应。
次:次一等。
昧:糊涂,不明。
委:抛弃。
必进自分:一定自己承担后果。
其:代词,指“民”。
请于人:向别人请求。
请于己:向自己请求。
【赏析】
本篇主要讲述了晏子劝谏景公不要耽于安逸,要勤政爱民的故事。文章开头,景公与晏子一同登上寝宫眺望远方的国境时,景公感叹道:“如果后代世世代代都能如此治理国家,那该多么美好啊!”晏子则从反面进行劝说,他先指出景公目前的执政状况,然后以历史为鉴,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即通过改进自己的执政方式来造福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