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路寝台成逢于何愿合葬晏子谏而许第二十
景公成路寝之台,逢于何遭丧,遇晏子于途,再拜乎马前。晏子下车挹之,曰:“子何以命婴也?”对曰:“于何之母死,兆在路寝之台牖下,愿请命合骨。”
晏子曰:“嘻!难哉!虽然,婴将为子复之,适为不得,子将若何?”对曰:“夫君子则有以,如我者侪小人,吾将左手拥格,右手梱心,立饿枯槁而死,以告四方之士曰:‘于何不能葬其母者也。’”
晏子曰:“诺。”遂入见公,曰:“有逢于何者,母死,兆在路寝,当如之何?愿请合骨。”公作色不说,曰:“古之及今,子亦尝闻请葬人主之宫者乎?”
晏子对曰:“古之人君,其宫室节,不侵生民之居,台榭俭,不残死人之墓,故未尝闻诸请葬人主之宫者也。今君侈为宫室,夺人之居,广为台榭,残人之墓,是生者愁忧,不得安处,死者离易,不得合骨。丰乐侈游,兼傲生死,非人君之行也。遂欲满求,不顾细民,非存之道。且婴闻之,生者不得安,命之曰蓄忧;死者不得葬,命之曰蓄哀。蓄忧者怨,蓄哀者危,君不如许之。”公曰:“诺。”
诗句:景公成路寝之台,逢于何遭丧,遇晏子于途,再拜乎马前。
译文:景公建造了一座路寝台,逢于何遭遇丧事,在途中遇到了晏子,他向晏子行礼并拜倒在马前。
注释:景公(指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君)建造了一座路寝台,逢于何遭遇丧事,在途中遇到了晏子,他向晏子行礼并拜倒在马前。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景公为逢于何修建路寝台、逢于何遭遇丧事、逢于何在途中遇到晏子、逢于何向晏子行礼并拜倒在马前等场景,展现了逢于何不因丧事而感到悲伤和无助,而晏子则以高尚的品德和智慧劝导逢于何不因丧事而感到悲伤和无助。诗中还通过对逢于何和晏子的对话和行动的描述,展示了逢于何不因丧事而感到悲伤和无助以及晏子以高尚的品德和智慧劝导逢于何不因丧事而感到悲伤和无助的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