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问古之盛君其行如何晏子对以问道者更正第十一

公问晏子曰:“古之盛君,其行何如?”

晏子对曰:“薄于身而厚于民,约于身而广于世:其处上也,足以明政行教,不以威天下;其取财也,权有无,均贫富,不以养嗜欲;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不淫于乐,不遁于哀;尽智导民,而不伐焉,劳力岁事,而不责焉;为政尚相利,故下不以相害,行教尚相爱,故民不以相恶为名;刑罚中于法,废罪顺于民。是以贤者处上而不华,不肖者处下而不怨,四海之内,社稷之中,粒食之民,一意同欲。若夫私家之政,生有遗教,此盛君之行也。”公不图。

晏子曰:“臣闻问道者更正,闻道者更容。今君税敛重,故民心离;市买悖,故商旅绝;玩好充,故家货殚。积邪在于上,蓄怨藏于民,嗜欲备于侧,毁非满于国,而公不图。”

景公问:“古之盛君,其行如何?”
晏子回答:“薄于身而厚于民,约于身而广于世;其处上也,足以明政行教,不以威天下;其取财也,权有无,均贫富,不以养嗜欲;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不淫于乐,不遁于哀;尽智导民,而不伐焉,劳力岁事,而不责焉;为政尚相利,故下不以相害,行教尚相爱,故民不以相恶为名;刑罚中于法,废罪顺于民。是以贤者处上而不华,不肖者处下而不怨,四海之内,社稷之中,粒食之民,一意同欲。若夫私家之政,生有遗教,此盛君之行也。” 公不图。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晏子对景公说:“古之盛君的德行体现在他们能够薄待自己却厚待百姓,他们在自身方面要求简朴,而在对待百姓方面则要求宽厚;在治理国家方面,他们能以身作则,推行政治和教化,而不是用权力来压制他人;在处理财政时,他们会权衡贫富,公平对待所有人,不让任何一方因为财富的多寡而感到不满;在惩罚罪犯时,他们不会因对方的高贵身份就有所偏袒;在赏赐有功之人时,他们也不会因对方的低微地位就有所遗漏;他们会远离奢华与享乐生活,不沉溺于悲哀之中;他们会引导百姓走向正道,而不会自夸自大;他们勤劳工作,关心人民的福祉,从不把责任推给别人;他们治理国家的原则是追求公共利益,因此人民之间不会发生相互伤害的情况;他们实行的教育原则是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因此民众之间不会出现互相厌恶的现象;他们的刑罚政策既符合法律的规定,又顺应民心。因此,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可以高居其上而不骄奢不华,那些品质低下的人可以居于下方而不怨恨,无论在哪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哪个阶层,都能感受到共同的向往和追求。至于私人的治理,只要有人留下良好的教导,这就是盛君的典范。” 但景公并没有领悟到这一点。
晏子曰:“臣闻问道者更正,闻道者更容。今君税敛重,故民心离;市买悖,故商旅绝;玩好充,故家货殚。积邪在于上,蓄怨藏于民,嗜欲备于侧,毁非满于国,而公不图。”
解析:这句话是说晏子对景公说:“臣听闻过一句话,‘问道者更正’,意思是询问真理的人会改正自己的错误。‘闻道者更容’,意思是听到真理的人会改变自己的态度。而现在您征收的赋税过重了,导致民心离散;市场上的交易行为混乱,导致商旅断绝;民间的玩物过多,导致家庭的财产耗尽。这些邪恶的事物都在上层积累,而民间的怨恨也在积累。人们的嗜好和欲望都在您的身边堆积,而国家的败坏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您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