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曰:“寡人不敏,闻善不行,其危如何?”

对曰:“上君全善,其次出入焉,其次结邪而羞问。全善之君能制;出入之君时问,虽日危,尚可以没身;羞问之君,不能保其身。今君虽危,尚可没身也。”

景公问善为国家者何如晏子对以举贤官能第十三

公问晏子曰:“莅国治民,善为国家者何如?”

晏子对曰:“举贤以临国,官能以敕民,则其道也。举贤官能,则民与若矣。”

公曰:“虽有贤能,吾庸知乎?”

晏子对曰:“贤而隐,庸为贤乎,吾君亦不务乎是,故不知也。”

公曰:“请问求贤。”

对曰:“观之以其游,说之以其行,君无以靡曼辩辞定其行,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如此,则不为行以扬声,不掩欲以荣君。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不取。夫上士,难进而易退也;其次,易进易退也;其下,易进难退也。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

诗句

公曰:“寡人不敏,闻善不行,其危如何?”
晏子对曰:“上君全善,其次出入焉,其次结邪而羞问。全善之君能制;出入之君时问,虽日危,尚可以没身;羞问之君,不能保其身。今君虽危,尚可没身也。”

译文

齐景公说:“我不够聪慧,听到好的建议却无法实行,这样危险吗?”
晏子回答说:“最好的君主是完美无缺的,其次是有小缺点但不至于犯大错的,再次就是那些会犯错但不会因此失去信誉的人。完美无缺的君主能够控制自己,有小缺点但不犯大错的君主能够适时提问和改正,即使犯了一些小错也不会危及自己的生命,而那些会犯错却不因此失去信誉的人,他们的生命是无法保障的。现在您虽然遇到了困难,但是还可以保住性命。”

赏析

这首诗是《晏子春秋》中的一段对话,晏子通过对话向齐景公表达了对于君主治理国家的建议。晏子认为,一个理想的君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 全善:这是最高的理想状态,君主应该没有任何缺点,这样才能有效控制自己和国家。
  • 出入有度:这意味着君主在犯错后应该及时改正,而不是逃避责任或掩盖错误。
  • 不耻下问:这表示君主应该虚心听取下属的意见和批评,不断自我完善。
  • 不为行以扬声,不掩欲以荣君:这是告诫君主不应该通过夸耀自己的行为来提高自己的声望,也不应该用隐藏自己的私欲来讨好君主。

这段对话反映了晏子的政治理念,即一个优秀的君主应该是公正、谦虚和勤于自我反省的。同时,晏子也提醒齐景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因为小错误而失去民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