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问古之莅国者任人如何晏子对以人不同能第二十四
公问晏子曰:“古之莅国治民者,其任人何如?”
晏子对曰:“地不同生,而任之以一种,责其俱生不可得;人不同能,而任之以一事,不可责遍成。责焉无已,智者有不能给,求焉无餍,天地有不能赡也。故明王之任人,谄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彊其短,任人之工,不彊其拙。此任人之大略也。”
景公问古者离散其民如何晏子对以今闻公令如寇雠第二十五
公问晏子曰:“古者离散其民,而陨失其国者,其常行何如?”
晏子对曰:“国贫而好大,智薄而好专;贵贱无亲焉,大臣无礼焉;尚谗谀而贱贤人,乐简慢而玩百姓;国无常法,民无经纪;好辩以为忠,流湎而忘国,好兵而忘民;肃于罪诛,而慢于庆赏;乐人之哀,利人之难;德不足以怀人,政不足以惠民;赏不足以劝善,刑不足以防非:亡国之行也。今民闻公令如寇雠,此古离散其民,陨失其国所常行者也。”
景公问古之莅国者任人如何晏子对以人不同能第二十四
公问晏子曰:“古之莅国治民者,其任人何如?”
晏子对曰:“地不同生,而任之以一种,责其俱生不可得;人不同能,而任之以一事,不可责遍成。责焉无已,智者有不能给,求焉无餍,天地有不能赡也。故明王之任人,谄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彊其短,任人之工,不彊其拙。此任人之大略也。”
译文:景公询问古代治理国家的人是如何任用人才的。
注释:这里晏子回答了一个问题。他认为,因为土地的不同和人的能力的高低,所以不能只用一种方式来任用人才。他举例说,如果一个地方的土地适合种植庄稼,但一个人却只会种树,这是不可能的。同样,如果一个人的能力很高,但如果他的才能只能用于某一件事,那么也不可能让他去做其他的事。因此,他主张要任用那些有长处的人,而不是强迫他们的短处,要任用那些善于工作的人,而不是强迫他们去干那些不适合他们的事情。这就是他所说的“任人之大略”。
景公问古者离散其民如何晏子对以今闻公令如寇雠第二十五
公问晏子曰:“古者离散其民,而陨失其国者,其常行何如?”
晏子对曰:“国贫而好大,智薄而好专;贵贱无亲焉,大臣无礼焉;尚谗谀而贱贤人,乐简慢而玩百姓;国无常法,民无经纪;好辩以为忠,流湎而忘国,好兵而忘民;肃于罪诛,而慢于庆赏;乐人之哀,利人之难;德不足以怀人,政不足以惠民;赏不足以劝善,刑不足以防非:亡国之行也。今民闻公令如寇雠,此古离散其民,陨失其国所常行者也。”
译文:景公询问古代导致百姓离散并失去国家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注释:在这里,晏子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国君贪婪、喜欢大权独揽、智谋不足、喜欢听信谗言、轻视有才能的人、喜欢玩弄百姓、没有固定的法规、百姓没有明确的组织等。他列举了这些原因,认为这些都是导致百姓离散并失去国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