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曰:“如是乎!寡人将去之。”
晏子曰:“公不能去也。”公忿然作色不说,曰:“夫子何小寡人甚也!”
对曰:“臣何敢槁也!夫能自周 于君者,才能皆非常也。夫藏大不诚于中者,必谨小诚于外 ,以成其大不诚,入则求君之嗜欲能顺之,公怨良臣,则具其往 失而益之,出则行威以取富。夫何密近,不为大利变,而务 与君至义者也?此难得其知也。”
公曰:“然则先圣柰何? ”
对曰:“先圣之治也,审见宾客,听治不留,群臣皆得毕其诚 ,谗谀安得容其私!”
公曰:“然则夫子助寡人止之,寡人亦事 勿用。”
对曰:“谗夫佞人之在君侧者,若社之有鼠也,谚 言有之曰:‘社鼠不可熏去。’谗佞之人,隐君之威以自守也,是难去焉。”
景公问后世孰将践有齐者晏子对以田氏第十五
在《晏子春秋 · 外篇 · 第七》中,晏子以其智慧和口才面对君主的疑虑与不满,展现了其高超的政治手腕和道德修养。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释:
- “公曰:‘如是乎!寡人将去之’”:景公表示了对晏子的不信任和担忧。
- “晏子曰:‘公不能去也’”:晏子坚定地回应,表明自己不会离开。
- “公忿然作色不说,曰:‘夫子何小寡人甚也!’”:虽然景公表面愤怒,实际上内心可能是被晏子的言论所打动。
- “对曰:“臣何敢槁也!夫能自周于君者,才能皆非常也”:晏子表达了他对国君忠诚的态度,以及他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国家的忠诚。
- “夫藏大不诚于中者,必谨小诚于外,以成其大不诚”:晏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内心不诚实,那么他在外表上也会表现得不诚实。这是一种警示,提醒君主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和言语。
- “入则求君之嗜欲能顺之,公怨良臣,则具其往失而益之,出则行威以取富”:晏子批评了君主的贪婪和自私,同时指出,即使是良臣也难以忍受这样的君主。
结合原文的注释和译文,我们可以看到晏子的言辞不仅体现了他的机智和智慧,还透露出他对国家的深深忧虑。他提醒景公,作为一国之君,应该以身作则,而不是一味追求个人利益。
晏子对梁丘据、裔款的建议进行了反驳,强调了对鬼神的虔诚和对国家的责任。他的这种态度和行为,不仅赢得了景公的尊重,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治国理念。
《晏子春秋 · 外篇 · 第七》不仅是一篇记录古代政治斗争的文章,更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书籍。它教会我们,作为一个领导者,不仅要有强大的能力,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