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问晏子曰:“天下有极大乎?”
晏子对曰:“有。足游浮云,背凌苍天,尾偃天闲,跃啄北海,颈尾咳于天地乎!然而漻漻不知六翮之所在。”
公曰:“天下有极细乎?”
晏子对曰:“有。东海有虫,巢于虱睫,再乳再飞,而虱不为惊。臣婴不知其名,而东海渔者命曰焦冥。”
庄公图莒国人扰绐以晏子在乃止第十五
庄公阖门而图莒,国人以为有乱也,皆操长兵而立于闾。公召睢休相而问曰:“寡人阖门而图莒,国人以为有乱,皆摽长兵而立于衢闾,柰何?”休相对曰:“诚无乱而国以为有,则仁人不存。请令于国,言晏子之在也。”公曰:“诺。”以令于国:“孰谓国有乱者,晏子在焉。”然后皆散兵而归。君子曰:“夫行不可不务也。晏子存而民心安,此非一日之所为也,所以见于前信于后者。是以晏子立人臣之位,而安万民之心。”
晏子春秋 · 外篇 · 第八
景公问晏子曰:“天下有极大乎?”
晏子对曰:“有。足游浮云,背凌苍天,尾偃天闲,跃啄北海,颈尾咳于天地乎!然而漻漻不知六翮之所在。”
译文:景公问道:“请问天下有极大的地方吗?”
晏子回答说:“有。足可以飞越漂浮的白云,背可以凌驾天空,尾巴可以弯曲到天的缝隙里,跳跃可以啄取北海的鱼虾,脖子和尾巴能发出声音震动天地,但它们却不知道自己的翅膀在哪里。”
公曰:“天下有极细乎?”
晏子对曰:“有。东海有虫子,它筑巢在虱子的睫毛上,每次产卵后都会重新筑巢再飞一次,而那只虱子也不会被吓到。我不了解它的名字,而东海的渔民把它叫做焦冥。”
赏析:此诗是《晏子春秋》中“晏子辞灵堂”一节中的一段文字。晏子认为景公所问的“天下有极大乎?”和“天下有极细乎?”都是没有答案的问题。他认为,大到足以游浮云,小到足以栖身虱眼,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无论大小,都应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庄公图莒国人扰绐以晏子在乃止第十五
庄公阖门而图莒,国人以为有乱也,皆操长兵而立于闾。公召睢休相而问曰:“寡人阖门而图莒,国人以为有乱,皆摽长兵而立于衢闾,柰何?”休相对曰:“诚无乱而国以为有,则仁人不存。请令于国,言晏子之在也。”公曰:“诺。”以令于国:“孰谓国有乱者,晏子在焉。”然后皆散兵而归。君子曰:“夫行不可不务也。晏子存而民心安,此非一日之所为也,所以见于前信于后者。是以晏子立人臣之位,而安万民之心。”
赏析:此诗选自《晏子春秋·内篇》。齐国大夫晏婴出使楚国时楚王曾侮辱他,回国后齐景公问他:“齐国有没有发生叛乱?”晏婴说:“没有。齐国的百姓都相信齐国国君是不会发生叛乱的。”齐景公不解地反问:“那么是什么原因呢?”晏婴回答:“因为齐国的国君是贤明的,如果发生叛乱的话,那一定是有人想当国君了。”齐景公又问:“那么如果有人自称‘我是齐君’,你怎么办呢?”晏婴回答说:“如果这个人真是齐君的话,那就更不能容忍了。我一定会先杀了他,然后再报告君王!”
晏婴的回答既表明了他的忠诚,又显示了他的智慧。他不仅敢于与楚王作斗争,而且能够巧妙应对楚王的挑衅。他的智慧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