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栋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棰。天道之极,远者自亲。人事之起,近亲造怨。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
乌鸟之狡,虽善不亲。不重之结,虽固必解;道之用也,贵其重也。毋与不可,毋彊不能,毋告不知;与不可,彊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见与之交,几于不亲;见哀之役,几于不结;见施之德,几于不报;四方所归,心行者也。独王之国,劳而多祸;独国之君,卑而不威;自媒之女,丑而不信,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日月不明,天不易也;山高而不见,地不易也。言而不可复者,君不言也;行而不可再者,君不行也。凡言而不可复,行而不可再者,有国者之大禁也。
诗句
生栋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棰。
译文
房屋的栋梁被风吹翻,没有人抱怨;小孩在瓦片上玩耍时不慎跌下,却有母亲拿着木棍教训他。
注释
- 生栋覆屋 - 比喻事情的起因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
- 怨怒不及 - 指即使有怨言和怒气,也不至于波及到无辜之人。
- 弱子下瓦 - 指小孩不小心掉到瓦片上,需要母亲的保护和照顾。
- 慈母操棰 - 母亲用木棍打小孩,是对孩子的一种管教。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生活中不同场景的描述,表达了人生哲理。其中,“生栋覆屋”比喻事情的起因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而“怨怒不及”则告诉我们,即使有怨言和怒气,也不至于波及到无辜之人。这种观念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提醒我们要理性地看待问题,避免因为一时的情绪而影响到他人或自己。同时,“弱子下瓦”和“慈母操棰”两个场景也分别展示了母亲的关爱和管教孩子的重要性。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不仅能够保障孩子的安全,还能够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需要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