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成王、临武君曰:“善!请问为将。”

孙卿子曰:“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故制号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以信;处舍收臧,欲周以固;徙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遇敌决战,必道吾所明,无道吾所疑:夫是之谓六术。无欲将而恶废,无急胜而忘败,无威内而轻外,无见其利而不顾其害,凡虑事欲孰而用财欲泰:夫是之谓五权。所以不受命于主有三: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可杀而不可使击不胜,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谓三至。凡受命于主而行三军,三军既定,百官得序,群物皆正,则主不能喜,敌不能怒,夫是之谓至臣。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故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战如守,行如战,有功如幸,敬谋无圹,敬事无圹,敬吏无圹,敬众无圹,敬敌无圹,夫是之谓五无圹。慎行此六术、五权、三至,而处之以恭敬无圹,夫是之谓天下之将,则通于神明矣。”

诗句

孝成王、临武君曰:“善!请问为将。”
这句是对话开始,表示孝成王和临武君对孙卿子提出的“将”的职位表现出兴趣。

译文

孝成王和临武君称赞孙卿子说:“很好!”并询问孙卿子关于如何成为一位将领的问题。

注释

  • 孝成王:中国古代的一位帝王,这里指代君主。
  • 临武君:可能是孙卿子的弟子或者同僚,这里指代与孙卿子共同讨论军事问题的人。
  • 请问为将:请求孙卿子传授他成为将领的方法。
  • :称赞的意思,表示赞赏或认同。
  • :提问的行为。
  • 为将:担任将领的职位。

赏析

这句话展现了君臣之间的互动,表明了孝成王对孙卿子作为军事理论家的尊重和认可,而孙卿子也以谦逊的态度回应,显示了他的智慧与谦逊。

诗句

孙卿子曰:“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
这句说明了孙卿子认为智慧的最大来源是抛弃疑惑,行为的最高标准是没有过失,事情的最严重后果是没有懊悔。

译文

孙卿子说:“最大的智慧在于能够抛弃心中的疑惑,最高的行为标准是没有犯错误,最严重的事情没有遗憾。”

注释

  • 知莫大乎弃疑:意即最明智的决策来源于对疑虑的放弃。
  • 无过:意即行为的最高准则是不犯错误。
  • 事莫大乎无悔:意即最严重的事情是没有悔恨。
  • 知、行、事:分别指智慧、行为和事情。
  • :表示极端的程度。
  • :各种,这里指代前文提到的三种情况。

赏析

孙卿子在这里强调了决策和行动中的重要原则——不因疑虑而迟疑,追求完美而不犯错误,不留遗憾,这些原则对于任何领导者都是极其重要的。这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更是团队和组织的成败关键。

诗句

故制号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以信;处舍收臧,欲周以固;徙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遇敌决战,必道吾所明,无道吾所疑:夫是之谓六术。
这句阐述了孙卿子对军队治理的看法,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 制号政令:制定军队的纪律与规范。
  • 欲严以威:要求军队严格,以此树立威严。
  • 庆赏刑罚:通过奖励和惩罚来维持军队秩序。
  • 处舍收臧:管理军队的物资装备。
  • 徙举进退:调整军队的编制和调动策略。
  • 遇敌决战:当面对敌人时要有明确的战术。
  • 道吾所明,无道吾所疑:在战斗中要遵循自己熟悉的战术,不要盲目猜疑。

译文

在指挥军队时,应当制定严格的命令和规章,以此来树立权威;奖励和惩罚制度必须明确可靠,以此来维护军队的信任;物资装备的管理应周密稳固;军队的调动要平稳有序,速度快捷;在观察敌方变化时,行动要隐蔽深入;在与敌军交战时,要依靠已知的战术,避免盲目猜疑。这就是所谓的六种方法。

注释

  • 制号政令:制定军队的规章制度。
  • 欲严以威:希望建立严格的军纪以树立威严。
  • 庆赏刑罚:通过赏赐和处罚来维持纪律。
  • 处舍收臧:管理物资装备。
  • 徙举进退:调整军队的部署和调动。
  • 遇敌决战:在遭遇敌军时有明确的应对计划。
  • 道吾所明,无道吾所疑:在战斗中应依据自己熟悉的战术而非轻易改变策略。

赏析

这段内容强调了军事管理和领导的重要性,尤其是如何在混乱中保持军队的秩序和效率,以及如何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战术。孙卿子在这里展示了他对军事战略的深刻理解和实践经验。

诗句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马千匹,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这句描述了古代战争中军队运作的巨大开支和资源消耗。

译文

孙子说:“在战争中使用的军队规模庞大,拥有大量的战车、马匹和士兵,同时还需要长途运输粮食和其他物资。因此,从内部到外部的费用,以及招待使节的费用,都十分巨大。此外,还要花费大量资金购买胶、漆等物资和保养武器的器材。每天的费用就需要花费千金,这样才能够组建一支十万人的军队。”

注释

  • 驰车千驷:指的是战车数量达到一千辆,千驷是古代车辆的计量单位之一。
  • 革马千匹:指的是战马数量达到一千匹。
  • 带甲十万:士兵的数量达到十万人。
  • 千里馈粮:意味着为了支持军队作战需要运送一千里路的粮食。
  • 内外之费:包括军队内部的各种开销和对外接待费用。
  • 宾客之用:招待使节的花费。
  • 胶漆之材:用于保护战车和铠甲的材料。
  • 车甲之奉:战车和铠甲的维护费用。
  • 日费千金:每天的支出费用高达千金。
  • 十万之师举矣:组建十万人的军队已开始。

赏析

这段话反映了孙子对战争成本极高的认知。在古代,战争往往伴随着极大的人力物力投入,这种庞大的开支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经济负担。孙子通过对战争开支的分析,表达了对和平的重视和对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