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故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鞈如金石;宛钜铁釶,惨如蜂虿;轻利僄遬,卒如飘风,然而兵殆于垂沙,唐蔑死,庄□起,楚分而为三四。是岂无坚甲利兵也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汝、颍以为险,江、汉以为池,限之以邓林,缘之以方城,然而秦师至而鄢、郢举,若振槁然。是岂无固塞隘阻也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纣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杀戮无时,臣下懔然莫必其命,然而周师至而令不行乎下,不能用其民。是岂令不严、刑不繁也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然而敌国不待试而诎;城郭不辨,沟池不拑,固塞不树,机变不张,然而国晏然不畏外而明内者,无它故焉,明道而钧分之,时使而诚爱之,下之和上也如影响,有不由令者然后诛之以刑。故刑一人而天下服,罪人不邮其上,知罪之在己也;是故刑罚省而威流,无它故焉,由其道故也。古者帝尧之治天下也。盖杀一人、刑二人而天下治。传曰:‘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此之谓也。
”`json
{
“诗句”: “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故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鞈如金石;宛钜铁釶,惨如蜂虿;轻利僄遬,卒如飘风,然而兵殆于垂沙,唐蔑死,庄□起,楚分而为三四。是岂无坚甲利兵也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汝、颍以为险,江、汉以为池,限之以邓林,缘之以方城,然而秦师至而鄢、郢举,若振槁然。是岂无固塞隘阻也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纣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杀戮无时,臣下懔然莫必其命,然而周师至而令不行乎下,不能用其民。是岂令不严、刑不繁也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然而敌国不待试而诎;城郭不辨,沟池不拑,固塞不树,机变不张,然而国晏然不畏外而明内者,无它故焉,明道而钧分之,时使而诚爱之,下之和上也如影响,有不由令者然后诛之以刑。故刑一人而天下服,罪人不邮其上,知罪之在己也;是故刑罚省而威流,无它故焉,由其道故也。古者帝尧之治天下也。盖杀一人、刑二人而天下治。传曰:‘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此之谓也。”
“译文”: “荀子说:礼是治理国家、辨析事物的极致,是增强国家强大根基的根本,也是推行威严和执行命令的原则,是国家荣誉和成就的总结。君王遵循这个原则就能获得天下,不遵循就会失去国家。因此即使穿上坚固的盔甲,装备精良的武器也不能保证胜利;即使拥有高大的城墙和护城河也无法保证安全;即使颁布严厉的法律和频繁的刑罚也无法保证威慑力。如果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这些事情,那么军队就会行动有力;如果不按正道去做,军队就会四分五裂。楚国人用鲨鱼皮和犀牛角制作铠甲,锋利如同金属;用巨大的钢铁铸造矛戟,锋利如同蜂刺和蝎尾:兵器轻便敏捷,就像一阵风刮过一样。但是秦国的军队却在垂沙被打败了,唐蒙战死,庄辛起来反抗,楚国分裂成了三小国。难道他们的武器装备就不好吗?问题在于他们使用武器的方法并不是正确的方法。汝水、颖水一带被认为是危险的地方,长江、汉水被视为可以作为屏障的地方,限制在邓林之中,依靠在方城之上,但是当秦军到来时,鄢陵、郢地被攻陷,好像一片枯叶被风吹动。难道说没有坚固的防线和险要的关隘了吗?问题在于他们使用这些防线和关隘的方法并不是正确的方法。商纣王剖开了比干的心脏,囚禁了箕子的魂魄,还实行了炮烙之刑;他杀戮人民没有任何节制,臣民们对他敬畏之心已经没有了,但是在周武王的军队到来时,他的法令无法在下面实施,不能利用下面的民众。难道是法令不够严厉和刑法不够繁密吗?问题在于他们使用这些法令和刑法的方法并不是正确的方法。古代的兵器只有戈、矛、弓、矢四种而已,但是敌人却不需要亲自上场就可以击败对方。国家的城墙和城壕没有明确的界线区分,也没有加固的防御工事,没有设置机关和陷阱来迷惑敌军。但是国家依然安定,没有害怕外来侵略而加强内部防御的做法,这是因为他们明白了道义并公正地对待百姓。因此,刑罚简化而威信流布,没有其他原因了,这是由于他们是按照正确的方法来做这些事的原故。古代的帝王尧治理天下就是这样,杀了一个犯人、判两个人的罪就使得天下治理好了。古书上说:‘威严而无所试验,刑罚而不用。’这就是尧的做法。”
“注释”: “1. 临武君与孙卿子议兵于赵孝成王前:临武君和荀子的儿子在赵国孝成王面前讨论军事问题。2. 上得天时:上指的是君王能够掌握有利的自然条件。3. 顺命为上, 有功次之;令不进则进, 犹令不退而退也, 其罪惟均: 根据君主的命令行事是最重要的, 有功的人次之, 命令不执行反而执行的人同样处罚。4. 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 楚人用鲨鱼皮和犀牛角制造铠甲,坚硬无比。5. 殷墟: 商朝晚期的都城遗址。6. 汝颍: 指河南的汝水和颍水流域地区,当时被认为地势险要。7. 江汉: 指长江和汉水流域地区,当时被认为可以作为屏障之地。8. 邓林: 即大别山,位于安徽六安市霍山县境内。9. 方城: 即方城山,位于河南南阳市方城县东南边。10. 纣刳比干,囚箕子: 商纣王将比干的心脏挖出,囚禁了箕子的魂魄。11. 楚分而为三四: 楚国被分为三个国家。12. 汝颖以为险: 汝水和颍水的交汇处被称为险要之地。13. 江汉以为池: 江河环绕着湖泊。14. 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 严格的法令和繁多的刑罚不足以起到威慑作用。15. 明道而钧分之: 明确道义并公平分配。16. 下之和上也如影响: 下级对上级的服从就像影子随着光一样。17. 刑一人而天下服: 惩罚一个人而天下人都服从。18. 罪人不邮其上: 罪犯不会因为自己的罪行而逃避惩罚。19. 刑罚省而威流: 刑罚简化而威望流传。20. 帝尧之治天下也: 尧帝治理天下的方式。21. 杀一人、刑二人而天下治: 通过杀掉一个人或判刑两个人就能使天下安定下来。22. 威厉而不试: 虽然威严但并不进行实际试验。23. 刑错而不用: 虽然制定了法律但并不严格执行。24. 临武君与孙卿子: 临武君和荀子的儿子。25. 楚人鲨革、犀兕以为甲: 楚人用鲨鱼皮和犀牛角制作铠甲。26. 殷墟: 商朝晚期的都城遗址。27. 汝颍:汝水和颍水流域地区,当时被认为地势险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