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众而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实。兵不完利,与无操者同实,甲不坚密,与俴者同实。弩不可以及远,与短兵同实。射而不能中,与无矢者同实。中而不能入,与无镞者同实。将徒人,与俴者同实。短兵待远矢,与坐而待死者同实。故凡兵有大论。必先论其器,论其士,论其将,论其主,故曰:“器滥恶不利者,以其士予人也,士不可用者,以其将予人也;将不知兵者,以其主予人也;主不积务于兵者,以其国予人也;故一器成,往夫具,而天下无战心。二器成,惊夫具,而天下无守城。三器成,游夫具,而天下无聚众。”所谓无战心者,知战必不胜,故曰无战心。所谓无守城者,知城必拔,故曰无守城。所谓无聚众者,知众必散,故曰无聚众。

译文:

管仲在《权》篇中说:“得到民众却不能得到他们的心,那么和独行的人一样。兵器不精良,和无操练的人一样,铠甲不坚固密实,和轻率行事的人一样。弩箭不能射得远,和短兵一样。弓箭射不中目标,和没有弓矢的人一样。能射却射不到要害,和没有箭头的弓一样。将领率领士兵冲锋陷阵,和轻率行事的人一样。用短兵对付远处来的敌军,和坐着等待死亡的一样。所以,凡是兵器都有它的道理。一定要先研究它的制作,研究使用它的人,研究它的将领,研究它的主将,所以说:“兵器粗劣而不利于战斗,是由于把它给了那些不可靠的人;士兵不可信赖,是由于他们把武器交给了不可靠的将领;将领不懂得用兵之道,是由于他把他的军队托付给了他的国家;国家不致力于军事建设,是由于它把国土托付给了别人。所以一旦武器完成并配备齐全,天下就没有战争之心。两批器械完成,就能使敌人震惊,而天下没有守城者。三件器械完成,就可以使敌国混乱,天下没有聚集军队的。”所谓没有战争之心,是因为知道一定会失败,所以说没有战争之心。所谓没有守城者,是因为知道城墙一定能够攻破,所以说没有守城者。所谓没有聚众者,是因为知道敌人一定会溃散,所以说没有聚众者。

赏析: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改革家,他的政治主张是“尊王贱霸”。他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强盛,必须实行“重民”“亲民”的政策,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样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在《管子·权》中,他提出了“凡兵之大论,必先论其器”,即武器装备的重要性。他认为,武器装备的好坏直接影响战争的结果。如果武器装备精良,就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如果武器装备差劲,即使士兵再勇猛也无济于事。因此,一个国家要想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重视武器装备的建设。

管仲还强调了军队的纪律性和战斗力。《权》中说:“夫将徒人,与俴者同实。”这意味着如果将领只知道带兵打仗,却不关心士兵的生活和安危,那么这支军队就缺乏战斗力。因为士兵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只有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安危,才能使他们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管仲还提出了一些关于战争中的具体策略。《权》中说:“弩不可及远,与短兵同实。”意思是说,弩箭射程有限,无法远距离攻击敌人;而短兵器则可以近距离打击敌人。因此,在战争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武器。同时,他还指出了军队训练的重要性。《权》中说:“射而不能中,与无矢者同实。”这说明如果军队训练不足,就难以发挥应有的战斗力。因此,国家应该加强对军队的训练和管理。

《权》这篇文章通过对武器装备、军队纪律性、战争策略等方面的论述,为后世的军事理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