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

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诗句】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

【译文】
大禹和后稷在太平盛世的时候隐居,虽然三次经过他们的家门却不肯进去,孔子对此十分敬重。而颜回身处乱世之中,却居住在狭小的小巷中,每天只带一个竹筐和一个葫芦去吃饭喝水。人们无法忍受他的贫困生活,但他仍然快乐地过着简朴的生活,孔子因此十分尊敬他。

【注释】

  • 禹:古代中国的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
  • 稷:也是一位著名的农业家,与大禹一起被尊为“夏朝的两位始祖”。
  • 颜回:孔子的弟子,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谦逊的为人受到人们的敬仰。
  • 平世:指社会安定的时代。
  • 箪(dān):古代装饭用的圆形竹器。
  • 瓢(piáo):一种用来舀水的器具。
  • 忧:忧虑。
  • 不改其乐:不改变他的乐趣。

【赏析】
此诗通过讲述大禹、后稷和颜回三人在不同时代的境遇及其心态,展现了三位伟人的崇高品德和伟大精神。大禹和后稷在太平盛世之时选择隐居,不为名利所动;而颜回则在乱世之中依然能保持乐观的心态。这种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乐观态度,正是他们得到后世崇敬的原因。

孟子在这首诗中强调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应具备的不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他认为,无论是在盛世还是乱世,一个人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这种坚持正道、追求真理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