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同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孟子曰:“如今有一个无名的指头,弯曲而不相信,这不是因为疾痛损害事情,如果是能相信它的人,那么只要在不远的秦楚两地之间,就可以看到这个手指不如别人。手指不如人,就会知道厌恶;心不如人,则不知道厌恶,这就叫作不知类。”

译文:
孟子说:“现在有一只没有名的手指,弯曲了却不相信,这并不是因为疼痛或事情有害。如果有谁能相信它的话,那么只要在不远的秦、楚两地之间,就可以看到这只手指不如别人。如果手指不如别人,就会知道厌恶;如果心灵不如别人,则不知道厌恶,这就是所谓的不知类别。”

注释:

  1. 无名之指:指没有名字的手指。
  2. 屈而不信:弯曲了却没有相信。
  3. 同不远秦楚之路:比喻距离不远。
  4. 为指之不若人也:因为这只手指不如别人。
  5. 知恶之:就知道厌恶。
  6. 心如人也:如果心也像别人一样。
  7. 此之谓不知类也:这才叫做不知类别。

赏析:
这段文字通过比喻和对比,阐述了“知类”的道理。即只有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性,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它们。就像那只弯曲的手指和它所不及的手指相比,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它的不足之处。同样,如果心也能像别人的心一样,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评价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就是“不知类”,也就是不了解事物的内在规律和特点,从而导致错误的认识和评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