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
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曰:“不可,器不足用也。”
曰:“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今居中国,去人伦,无君子,如之何其可也?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乎?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诗句:
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曰:“不可,器不足用也。”
曰:“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今居中国,去人伦,无君子,如之何其可也?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乎?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译文:
白圭说:“我想收取十分之二的税率,怎么样?”
孟子说:“您的做法,就像在沙漠中的貉一样。在一个拥有万间房屋的国家里,如果只有一个人做陶器,这可行吗?”
白圭说:“不行,因为器具不够使用。”
孟子说:“貉国的情况是,五谷无法生长,而黍却能够生存。他们没有城墙、宫殿、祖庙和祭拜祖先的礼仪,也没有诸侯的礼品和食物招待宾客,更没有官吏来管理国家事务。因此,它只需要百分之十的税率就能满足需要。现在你们居住在中国,远离了这些社会规范,缺少君子治理,这怎么可能行得通呢?制作陶瓷的人少,尚且不足以治理一个国家,更何况没有君子来治理呢?想要减轻税收到像尧舜那样的地步,那只是貉国而已;想要加重税收到像夏桀那样的地步,那也只是貉国而已。”
注释:
- 白圭: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著名政治家。
- 陶:陶瓷,即制作陶瓷的人。
- 孟子(孟轲):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 貉:这里指的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中国的北方地区。
- 万室之国:拥有万间房屋的国家。
- 器不足用:指制作陶瓷的工具或设备不足。
- 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没有城墙、宫殿、宗庙和祭祀活动等传统礼仪。
- 无诸侯币帛饔飧:没有诸侯国的使者前来赠送礼物(币)和享用美食(飧)。
- 百官有司:官员和下属人员。
- 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想减轻到像尧舜那样的税率。
- 大貉小貉:形容貉国的大小不同,但都是貉。
- 大桀小桀:形容夏桀和小国貉的统治者一样,都是暴政。
赏析:
这是孟子对白圭提出的税收问题所作的回答。孟子通过对比骆国和小国的不同情况,来批评白圭的做法。他指出,骆国虽然地处荒漠,资源匮乏,但依然可以维持国家的运行,关键在于是否有君子来治理。而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如果缺乏君子来治理,那么无论税制如何,都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孟子认为,降低税收到像尧舜那样的水平是可以的,因为这只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设想,但实际上很难实现。同时,他也指出,过度增加税收到像夏桀那样的水平也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会导致社会动荡和人民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