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

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

公孙丑说:“《诗》上说:‘不素餐兮。’君子不从事耕作却能享受富贵,这是什么道理?”

孟子答:“君子居住在这个国家里,国君任用他,他能安居乐业、富足尊贵;他的子弟追随他,他们会孝顺尊敬、忠诚守信。‘不素餐兮’,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吗?”

注释:

  • 公孙丑:公孙丑是孟子的学生之一,这里提出疑问。
  • 《诗》:指儒家经典《诗经》。
  • 不素餐兮:意指不靠劳动吃饭,即不白吃白拿。
  • 君子:这里指有德行的人。
  • 安富尊荣:生活安稳且地位尊贵。
  • 孝悌忠信: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诚诚实、讲究信用。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孟子对于“君子”这一概念的理解。孟子认为,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君子不仅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也应该享受社会的福利,而不必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得财富和地位。这里的“不素餐兮”就是孟子倡导的一种理想状态,他认为这种状态比单纯地依靠劳动获取利益要高尚得多。在孟子看来,一个人如果能够在社会中发挥正面作用,并且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回报,那么他的生活方式就是合理的,而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工作。因此,孟子强调的是君子应该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而不是仅仅依赖于自身的努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