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孟子曰:“人民是最重要的,国家其次,君主更次。所以如果得到人民的拥护就可以成为天子,如果得到天子的信赖就可以成为诸侯,如果得到诸侯的尊敬就可以成为大夫。当诸侯有危害国家的行径时,就要更换他,祭祀用的牺牲已备齐,祭祀所用的器皿也已清洗干净,按时进行祭祀,但天旱水溢,也要更换社稷。”
注释:
孟子说:“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地位仅次于人民。所以如果得到人民的拥护就可以成为天子,如果得到天子的信任就可以成为诸侯,如果得到诸侯的尊重就可以成为大夫。当诸侯有危害国家的行为时,就需要更换他。祭祀用的牺牲已经准备好,祭祀所用的器具也已经清洗好,按照既定的时间进行祭祀,但如果天旱水涝,也需要更换社稷。”
赏析:
这段文字体现了孟子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他认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依赖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因此君主应当以民为本。同时,他也指出国家机器在面对自然灾害等危机时,也需要及时调整和更换,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体现了孟子“民为邦本”的思想,强调了君主应时刻关注民生问题,确保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