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丙戌,郑伯以齐人朝王,礼也。

公及莒人盟于浮来,以成纪好也。

冬,齐侯使来告成三国。公使众仲对曰:「君释三国之图以鸠其民,君之惠也。寡君闻命矣,敢不承受君之明德。」

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公问族于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

诗句

八月丙戌,郑伯以齐人朝王,礼也。    
公及莒人盟于浮来,以成纪好也。    
冬,齐侯使来告成三国。公使众仲对曰:「君释三国之图以鸠其民,君之惠也。寡君闻命矣,敢不承受君之明德。」    
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公问族于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    
  • 注释:
  • 八月丙戌:指的是农历八月的第十天,这一天是郑庄公和齐桓公一同朝见周天子的日子,这是符合礼仪的。
  • 公及莒人盟于浮来:隐公和莒国人在浮来这个地方结盟,目的是为了巩固两国间的良好关系。
  • 冬,齐侯使来告成三国:冬季,齐国国君派使者来向隐公报告他与其他国家达成的和平协议。
  • 众仲对曰:众仲回应说:“您放弃三份地图来安抚百姓,这是您的仁爱。寡君听到您的话后,不敢不承受您的高尚品德。”
  • 无骇卒:表示无骇去世了。
  • 羽父请谥与族:羽父请求给他一个谥号和宗族名称。
  • 公问族于众仲:隐公询问众仲有关给某人定族的问题。
  • 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天子建立德行,依据出生来赐予姓氏,并给予土地来命名家族。
  • 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对于诸侯王来说,他们用名字作为自己的谥号,并且以此作为他们的家族名称。
  • 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如果官员有长久的功勋,就有官方的家族;同样,如果有封地,那也会有相应的家族。
  • 赏析
  • 这首诗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礼节和国家之间的交往情况。通过描述隐公和郑庄公、齐桓公的外交活动,以及诸侯之间的盟约和赏赐,展现了当时的政治和文化场景。
  • 诗中多次提到“礼”这一主题,强调了古代社会重视礼仪的传统。例如,郑庄公朝见天子,体现了周朝的分封制度和对天子的尊重;而齐桓公和其他国家结盟,则显示了当时国与国之间平等交往的趋势。
  • 诗中的“君释三国之图”、“君之惠也”、“寡君闻命矣”等表达方式,展现了古代文人的谦卑和礼貌,以及君主对臣下的关怀和信任。
    这首诗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