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十年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夏,翬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辛未,取郜。辛巳,取防。秋,宋人、卫人入郑。宋人、蔡人、卫人伐戴。郑伯伐取之。冬十月壬午,齐人、郑人入郕。

【传】十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邓,为师期。

夏五月羽父先会齐侯、郑伯伐宋。

六月戊申,公会齐侯、郑伯于老桃。壬戌,公败宋师于菅。庚午,郑师入郜。辛未,归于我。庚辰,郑师入防。辛巳,归于我。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可谓正矣。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土以劳王爵,正之体也。」

蔡人、卫人、郕人不会王命。

秋七月庚寅,郑师入郊。犹在郊,宋人、卫人入郑。蔡人从之,伐戴。八月壬戌,郑伯围戴。癸亥,克之,取三师焉。宋、卫既入郑,而以伐戴召蔡人,蔡人怒,故不和而败。

”`
十年春,隐公与齐侯、郑伯于中丘。
夏,翬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
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
辛未,取郜。
辛巳,取防。
秋,宋人、卫人入郑。
宋人、蔡人、卫人伐戴。
郑伯伐取之。
冬十月壬午,齐人、郑人入郕。

【传】:
十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鲁隐公在中丘会见齐僖公、郑庄公。二月二十五日,在邓地结盟,决定出兵日期。夏季五月,羽父事先会合齐僖公、郑庄公,进攻宋国。六月某一天,隐公在老桃会见齐僖公、郑庄公,初七日,隐公在菅地打败宋军。辛未,取郜。辛巳,取防。秋,宋人、卫人入郑。宋人、蔡人、卫人伐戴。郑伯伐取之。冬十月壬午,齐人、郑人入郕。

赏析: 《左传·隐公》中的此段记载展示了春秋时期诸侯间的外交活动和军事冲突。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可以看到隐公面对外来威胁时的应对策略和内部纷争。其中,齐侯、郑伯的联盟以及随后的军事行动,不仅展现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反映了各诸侯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此外,从军事战术角度来看,隐公在菅地的成功击败宋师展示了其军事指挥能力及应变能力,体现了他作为一个领导者的智慧和勇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