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二十有八年春,无冰。夏,卫石恶出奔晋。邾子来朝。秋八月,大雩。仲孙羯如晋。冬,齐庆封来奔。十有一月,公如楚。十有二月甲寅,天王崩。乙未,楚子昭卒。

【传】二十八年春,无冰。梓慎曰:「今兹宋、郑其饥乎?岁在星纪,而淫于玄枵,以有时灾,阴不堪阳。蛇乘龙。龙,宋、郑之星也,宋、郑必饥。玄枵,虚中也。枵,秏名也。土虚而民秏,不饥何为?」

夏。齐侯、陈侯、蔡侯、北燕伯、杞伯、胡子、沈子、白狄朝于晋,宋之盟故也。齐侯将行,庆封曰:「我不与盟,何为于晋?」陈文子曰:「先事后贿,礼也。小事大,未获事焉,从之如志,礼也。虽不与盟,敢叛晋乎?重丘之盟,未可忘也。子其劝行!」

卫人讨宁氏之党,故石恶出奔晋。卫人立其从子圃以守石氏之祀,礼也。

诗句:

春日无冰,夏时朝觐,秋月祈雨,冬日来归。

译文:

【经】:
二十有八年春,无冰。夏,卫石恶出奔晋。邾子来朝。秋八月,大雩。仲孙羯如晋。冬,齐庆封来奔。 十有一月,公如楚。十有二月甲寅,天王崩。乙未,楚子昭卒。

【传】:
二十八年春,无冰。梓慎曰:「今兹宋、郑其饥乎?岁在星纪,而淫于玄枵,以有时灾,阴不堪阳。蛇乘龙。龙,宋、郑之星也,宋、郑必饥。玄枵,虚中也。枵,秏名也。土虚而民秏,不饥何为?」夏。齐侯、陈侯、蔡侯、北燕伯、杞伯、胡子、沈子、白狄朝于晋,宋之盟故也。齐侯将行,庆封曰:「我不与盟,何为于晋?」陈文子曰:「先事后贿,礼也。小事大,未获事焉,从之如志,礼也。 虽不与盟,敢叛晋乎?重丘之盟,未可忘也。子其劝行!」卫人讨宁氏之党,故石恶出奔晋。卫人立其从子圃以守石氏之祀,礼也。邾子来朝。秋八月,大雩。仲孙羯如晋。冬,齐庆封来奔。十有一月,公如楚。十有二月甲寅,天王崩。乙未,楚子昭卒。

赏析:

此诗出自《左传·襄公》的二十八年(前543年)。诗中的“无冰”暗示了当年的气候异常,夏季无冰是异常现象,通常表明天气炎热且干旱。同时,“无冰”可能也预示着接下来的一系列动荡和变故。

“卫石恶出奔晋”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权力斗争,石恶出逃可能是由于政治压力或个人原因。“邾子来朝”展示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礼仪,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各国之间相对稳定的政治关系。“大雩”则是一种古代的求雨仪式,象征着对自然的敬畏和祈求丰收的希望。

“仲孙羯如晋”描绘了晋国的政治氛围,通过“如晋”可以感受到晋国在当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齐庆封来奔”则揭示了齐国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庆封的到来可能意味着齐国内部的权力重组或政治变动。“天王崩”直接表达了重大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一位重要人物的去世,这在历史上通常被视为重大的事件。“楚子昭卒”则是楚国的一次重要政治变动,昭王的去世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变动和权力争夺。

这首诗不仅记录了当时的政治事件和社会状况,还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现象的理解以及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