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封归,遇告乱者,丁亥,伐西门,弗克。还伐北门,克之。入,伐内宫,弗克。反,陈于岳,请战,弗许。遂来奔。献车于季武子,美泽可以鉴。展庄叔见之,曰:「车甚泽,人必瘁,宜其亡也。」叔孙穆子食庆封,庆封汜祭。穆子不说,使工为之诵《茅鸱》,亦不知。既而齐人来让,奔吴。吴句余予之朱方,聚其族焉而居之,富于其旧。子服惠伯谓叔孙曰:「天殆富淫人,庆封又富矣。」穆子曰:「善人富谓之赏,淫人富谓之殃。天其殃之也,其将聚而歼旃?」

癸巳,天王崩。未来赴,亦未书,礼也。

崔氏之乱,丧群公子。故锄在鲁,叔孙还在燕,贾在句渎之丘。及庆氏亡,皆召之,具其器用而反其邑焉。与晏子邶殿,其鄙六十,弗受。子尾曰:「富,人之所欲也,何独弗欲?」对曰:「庆氏之邑足欲,故亡。吾邑不足欲也。益之以邶殿,乃足欲。足欲,亡无日矣。在外,不得宰吾一邑。不受邶殿,非恶富也,恐失富也。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夫民生厚而用利,于是乎正德以幅之,使无黜嫚,谓之幅利。利过则为败。吾不敢贪多,所谓幅也。」与北郭佐邑六十,受之。与子雅邑,辞多受少。与子尾邑,受而稍致之。公以为忠,故有宠。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是春秋时期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其中记载了众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以下将逐句进行详细释义:

  1. 庆封归国:在文中提及“庆封归,遇告乱者,丁亥,伐西门,弗克。反,陈于北门,请战,弗许。遂来奔”,表明庆封回国后,遇到了告乱的人,尽管他尝试进攻西门但未能成功,随后他在北门等待挑战却未被允许。最终,他选择投奔齐国。
  2. 遭遇乱事:文中提到“梓慎曰:‘今兹宋、郑其饥乎?岁在星纪,而淫于玄枵,以有时灾,阴不堪阳。’”。这句话说明梓慎预言今年宋国和郑国将会遭受饥荒,原因是岁星运行至星纪,但与玄枵相冲,导致时序不调,阴气承受不了阳气,即天气异常导致的农作物歉收。
  3. 齐侯赴盟:在描述“齐侯将行,庆封曰:‘吾不与盟,何为于晋?’”中,庆封对齐侯的到访表示反对,认为齐侯没有必要参加晋国的盟会。
  4. 卫石恶之逃:关于“卫人讨宁氏之党,故石恶出奔晋”,卫国人因为不满宁氏家族的专权行为,将其族党讨伐并驱逐,导致石恶不得不逃亡到晋国。
  5. 蔡侯入郑:提到“蔡侯归自晋,入于郑。郑伯享之,不敬”,蔡桓侯从晋国回到自己的国家后前往郑国访问,然而他受到了郑国的冷遇,郑穆公没有对他表现出应有的尊敬。
  6. 大雩祈雨:文段中出现了“秋八月,大雩,旱也”,表明在八月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求雨的祭祀活动,但由于天旱,这次祭祀并未能如愿。
  7. 子展宴请:文中“仲孙羯如晋”,仲孙羯前往晋国访问,并且受到热情款待。这反映了当时晋国的礼遇和文化繁荣。
  8. 楚昭卒逝:“冬,齐庆封来奔。十有一月,公如楚”,在十一月的时候,齐顷公因楚国的楚昭王去世而前来慰问。
  9. 庆封之忠:“子服惠伯谓叔孙穆子曰:‘庆封其富矣乎!’对曰:‘良有天命,庆封其易亡乎!’”,子服惠伯对叔孙穆子说:“庆封将会非常富有吧?”穆子回应说:“只有天理存在的时候,他才可能不会失去财富。”这反映了对庆封命运的担忧。
  10. 子产评蔡侯:“子产曰:‘蔡侯其不免乎?日其过此也,君使子展廷劳于东门之外,而傲。吾曰‘犹将更之’”,这段话讲述了子产评论蔡哀侯的行为,他认为自己的话“犹将更之”意味着蔡哀侯可能会有所改变,但是具体如何则不得而知。

通过对《左传·襄公二十八年》的详细赏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文献的深刻含义,还能洞察古人的智慧与处世哲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