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二十有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夏五月,公至自楚。庚午,卫侯衎卒,阍弑吴子余祭。仲孙羯会晋荀盈、齐高止、宋华定、卫世叔仪、郑公孙段、曹人、莒人、滕子、薛人、小邾人城杞。晋侯使士鞅来聘。杞子来盟。吴子使札来聘。秋九月,葬卫献公。齐高止出奔北燕。冬,仲孙羯如晋。

【传】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释不朝正于庙也。楚人使公亲襚,公患之。穆叔曰:「祓殡而襚,则布币也。」乃使巫以桃列先祓殡。楚人弗禁,既而悔之。

二月癸卯,齐人葬庄公于北郭。

夏四月,葬楚康王。公及陈侯、郑伯、许男送葬,至于西门之外。诸侯之大夫皆至于墓。楚郏敖即位。王子围为令尹。郑行人子羽曰:「是谓不宜,必代之昌。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译文】

春秋时期,公元前546年,在襄公二十九年的春天,周天子的正月。鲁国国君在楚国。夏天五月,鲁国的国君从楚国返回。庚午日,卫侯衎去世,守门人杀害了吴国的儿子余祭。仲孙羯与晋国的士鞅、齐国的高止、宋国的华定、卫国的世叔仪、郑国的公孙段、曹国人、莒国人、滕国子、薛国人、小邾国人一起修筑城墙来加固杞国。晋国国君派遣士鞅前来访问。杞国国君来访,双方进行盟誓。吴国的公子札也来鲁国聘问。秋天九月,安葬了卫国的献公。齐国的高止逃亡到了北面的燕国。冬天,仲孙羯前往晋国。

【注释】

  • 经:古代中国的典籍之一,记载了周朝及各诸侯国的历史事件和法令等。
  • 襄公:春秋时期的鲁国国君,名襄,是鲁桓公的儿子。
  • 春:春季,一年的开始季节,也是农历的第一个月份。
  • 王正月:指周天子正式在位的时间。
  • 公:这里指的是鲁国国君。在古代,“公”是对国君的尊称。
  • 楚:楚国的简称,位于今天的中国中部地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大国。
  • 城杞:修筑城墙来加固杞国,即对杞国进行军事或政治上的保护。
  • 晋侯:指的是晋国的国君,文中提到的晋国国君为文言文表达习惯,实际上应为“晋君”。
  • 巫:古代掌管祭祀的人,也负责驱鬼除邪等活动。
  • 祓(fú)殡:一种古代仪式,用草药洗浴遗体,以驱散不祥之兆。
  • 布币:古代的一种交换物品的方式,将财物分发给众人。
  • 齐高止出奔北燕:指齐国的高止逃到了北方的燕国。
  • 仲孙羯如晋:仲孙羯前往晋国。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春秋时期鲁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活动。首先,鲁国的国君在春秋时期的重要年份——襄公二十九年春天,在楚国。然后,他回国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和外交互动,包括接待外国使臣、举行盟会等。此外,诗中也提到了楚国的政治事件,如楚国人派遣国君亲自送葬给卫侯衎,以及楚国新君的即位。同时,诗中还涉及了一些国际间的交流活动,如鲁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的人员往来和城市建设等。整体上,这首诗反映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互动和外交关系,同时也描绘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