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高子容与宋司徒见知伯,女齐相礼。宾出,司马侯言于知伯曰:「二子皆将不免。子容专,司徒移,皆亡家之主也。」知伯曰:「何如?」对曰:「专则速及,侈将以其力毙,专则人实毙之,将及矣。」

范献子来聘,拜城杞也。公享之,展庄叔执币。射者三耦,公臣不足,取于家臣,家臣:展瑕、展玉父为一耦。公臣,公巫召伯、仲颜庄叔为一耦,鄫鼓父、党叔为一耦。

晋侯使司马女叔侯来治杞田,弗尽归也。晋悼夫人愠曰:「齐也取货。先君若有知也,不尚取之!」公告叔侯,叔侯曰:「虞、虢、焦、滑、霍、扬、韩、魏,皆姬姓也,晋是以大。若非侵小,将何所取?武、献以下,兼国多矣,谁得治之?杞,夏余也,而即东夷。鲁,周公之后也,而睦于晋。以杞封鲁犹可,而何有焉?鲁之于晋也,职贡不乏,玩好时至,公卿大夫相继于朝,史不绝书,府无虚月。如是可矣,何必瘠鲁以肥杞?且先君而有知也,毋宁夫人,而焉用老臣?」

诗句

  • 齐高子容与宋司徒见知伯,女齐相礼。
  • 范献子来聘,拜城杞也。
  • 公享之,展庄叔执币。
  • 射者三耦,公臣不足,取于家臣,家臣:展瑕、展玉父为一耦。
  • 公臣,公巫召伯、仲颜庄叔为一耦,鄫鼓父、党叔为一耦。
  • 晋侯使司马女叔侯来治杞田,弗尽归也。
  • 晋悼夫人愠曰:「齐也取货。先君若有知也,不尚取之!」
  • 公告叔侯,叔侯曰:「虞、虢、焦、滑、霍、扬、韩、魏,皆姬姓也,晋是以大。若非侵小,将何所取?武、献以下,兼国多矣,谁得治之?杞,夏余也,而即东夷。鲁,周公之后也,而睦于晋。以杞封鲁犹可,而何有焉?鲁之于晋也,职贡不乏,玩好时至,公卿大夫相继于朝,史不绝书,府无虚月。如是可矣,何必瘠鲁以肥杞?且先君而有知也,毋宁夫人,而焉用老臣?」

译文

  1. 齐高子和宋国的司徒在见知伯时,女齐作为主宾进行接待礼仪。宾客离开后,司马侯向知伯进言说:「这两位都是即将被免职的人。高子专权,司徒移任他职,他们都是失去家族的首领。」知伯问:「怎么样呢?」司马侯回答说:「专权就很快会招致祸患,奢侈就会以自己的力量毙命,专权就是加速他们的死亡,将要到了。」

  2. 范献子来访问,并请求让杞成为他的采邑。鲁襄公招待了他,展庄叔拿着礼物。比赛射箭三人一组,公臣不够,从家臣中挑选,家臣中的展瑕、展玉父担任一组。公臣中的公巫召伯、仲颜庄叔担任一组,鄫鼓父、党叔担任一组。

  3. 晋悼公派遣司马女叔侯来治理杞田,但未能全部收回。晋悼公的妻子忿怒地说:「齐地收取财物。先君如果有灵,就不会收这样的财。」晋悼公将情况告诉女叔侯,女叔侯说:「虞国、虢国、焦国、滑国、霍国、扬国、韩国、魏国都是姬姓国家,晋国因此强大。如果不是侵犯小国,还从哪里收取财物?武公、献公以后,吞并的国家很多,谁说能治理他们?杞国是夏朝的余部,而且靠近东夷地区。鲁国是周公之后,而且和晋国关系和睦。把杞国封给鲁国还可以,为什么一定要伤害鲁国来肥壮杞国?再说,如果先君还有知觉的话,不如夫人,而是用老臣呢?」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春秋时期各国间的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诗中提到了多个重要的人物和事件,例如齐高子和宋司徒在见知伯时的情况,以及范献子的来访和请求让杞成为他的采邑。同时,诗歌也涉及到了晋国对杞国的治理问题,以及晋悼公妻子对于此事的看法和态度。通过这些细节的描述,诗人展现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复杂性和人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