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文公来盟。书曰「子」,贱之也。

吴公子札来聘,见叔孙穆子,说之。谓穆子曰:「子其不得死乎?好善而不能择人。吾闻『君子务在择人』。吾子为鲁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举,何以堪之?祸必及子!」

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为之歌《魏》,曰:「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
诗句原文
杞文公来盟。书曰「子」,贱之也。
吴公子札来聘,见叔孙穆子,说之。谓穆子曰:「子其不得死乎?好善而不能择人。吾闻『君子务在择人』。吾子为鲁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举,何以堪之?祸必及子!」
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为之歌《魏》,曰:「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译文
杞文公来访并结盟。史书记载「子」字,表示轻视他。
吴国的公子札访问鲁国,见到叔孙穆子后十分高兴。他对穆子说:“您恐怕不能长寿吧?您喜欢善良却不能选择人才。我听说‘君子要致力于选择人才’。您作为鲁国的重臣,却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如果没有慎重地选拔,怎么能承受这样的重任呢?恐怕灾祸会降临到您头上。”
请观赏周朝的音乐。让乐工为他歌唱《周南》、《召南》,他说:“美啊!这只是奠基之作,还远远不够。然而勤劳而不抱怨。”为他歌唱《邶》、《鄘》、《卫》,他说:“美啊,深沉啊!忧愁而不困顿的人。我听说卫康叔、武公的德行就是如此,这是他们的《卫风》吗?”为他歌唱《王》,他说:“美啊!思考却不恐惧,这是周代的东都吗?”为他歌唱《郑》,他说:“美啊!过于繁琐。百姓难以承受啊,这大概是他们的先代灭亡了吧!”为他歌唱《齐》,他说:“美啊!浩大啊!如风一样的力量啊!标志东海的是太公啊!国家还没有量出多少就不可限量了。”为他歌唱《豳》,他说:“美啊!宏大啊!快乐而不放纵,这是周朝周公的东部吗?”为他歌唱《秦》,他说:“这就是所谓的夏声。如果能继承夏的精神那么伟大,那周朝就是它的老祖宗了。”为他歌唱《魏》,他说:“美啊!端庄而又婉转,危险而容易通行,用德来辅佐,那就是明主了。”为他歌唱《唐》,他说:“思念深远啊,像陶唐氏遗留下来的民众一样。如果不是贤德的后代,谁能达到这样的境地呢?”为他歌唱《陈》,他说:“国家没有君主,它能长久吗?”自《郐》以下就不再被批评了。为他歌唱《小雅》,他说:“美啊!只是思念而不二心,怨恨也不表达出来,这可能是周德的衰退啊。还有先王的遗民存在吗?”为他歌唱《大雅》,他说:“宽广啊!和煦的样子啊!委婉中有正直的身体,这是文王的德行吗?”为他歌唱《颂》,他说:“太好了啊!直率而不傲慢,委婉而不弯曲,近不远不逼,远不远不携,迁移而不放纵淫荡,重复而没有厌烦,哀伤而不忧愁,快乐而不荒淫,使用而不匮乏,广大但不宣扬,施予而不浪费,取得而不贪求,处在而不自卑,行动而不停息,五音和谐,八风平和,节度有度,遵守秩序,盛大的德行就是这样。”

赏析
这段文字描述了春秋时期鲁襄公二十九年的一系列事件和人物活动,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记述和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政治格局、社会风气以及各阶层人物的思想情感。

  1. 政治地位和责任
  • 鲁襄公:作为鲁国的君主,襄公在这段历史中展现了他的智慧和政治决策能力。他在处理外交关系和国内事务时表现出的谨慎与果断,显示了他的成熟与稳重。
  • 穆子:叔孙穆子作为鲁国的重臣,对襄公的政策和行为提出了建议和批评。这种君臣之间的互动反映了古代政治中的忠诚与智慧并存的局面。
  1. 人物性格与命运
  • 吴公子札:通过与鲁襄公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札的高尚品格和对鲁国的期望。他的建议和评论不仅体现了他的智慧,也展示了他对友情和责任感的重视。
  • 其他人物: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风气和个人品质的重要性。无论是对于襄公的建议还是对于贵族的行为评价,都反映出了他们对道德和文化价值的重视。
  1. 社会文化背景
  • 音乐欣赏:通过乐工的歌声,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重视。音乐不仅是娱乐手段,更是传达感情、反映社会风貌的重要方式。
  • 诗歌与文化传承:诗歌在这一时期被视为重要的文化遗产。通过诗歌的演唱,我们可以看到文化传统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传承方式。
  1. 历史事件的深层意义
  • 政治决策的影响:襄公如何处理各种政治事件,以及他的决策如何影响国家的未来,都是这段历史的核心。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政治决策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 文化与艺术的作用:无论是文学、音乐还是其他艺术形式,它们都在这一时期起到了塑造人们思想和情感的作用。通过这些艺术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左传· 襄公 · 襄公 十九年》不仅记录了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更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动态、文化氛围以及人性的光辉与阴影。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从而更加全面地把握历史的脉络和发展的脉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