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犹有憾。」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濩》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见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其出聘也,通嗣君也。故遂聘于齐,说晏平仲,谓之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获所归,难未歇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难。

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丝宁衣焉。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之以礼。不然,郑国将败。」

《左传·襄公·襄公二十九年》

原文:
见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犹有憾。」
译文:
看见有人跳《象箾》、《南籥》的舞蹈,说:“太美了,但仍然有所遗憾。”
注释:
《象箾》和《南籥》是古代的两种乐器,分别代表南方和东方。此处“犹”表示还有,意味着尽管舞蹈美丽,却仍有不足之处。

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
译文:
看见有人跳《大武》的舞蹈,说:“太美了,这是周朝的鼎盛时期,就像这样吗?”
注释:
《大武》也是古代的一种音乐舞蹈,这里通过比喻表达了对周朝盛世的赞美。

见舞《韶濩》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
译文:
看见有人跳《韶濩》的舞蹈,说:“圣人的胸怀非常宏大,但仍感到惭愧,圣人的困难在于难以做到完美。”
注释:
《韶濩》也是一种音乐舞蹈,这里通过表达对圣人的敬仰同时指出其难处,即完美的极致追求。

见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
译文:
看见有人跳《大夏》的舞蹈,说:“太美了,但他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如果不是大禹,谁能完成这样的功绩呢?”
注释:
《大夏》是古代一种大型乐舞,表现了勤劳的精神,但最终没有带来应有的回报。

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译文:
看见有人跳《韶箾》的舞蹈,说:“德行达到了极点呀,太大了!就像天地无所不能包容一样,即使是极其美好的德行,也难以超过它了。已经看够了!如果有别的乐曲,我不敢再请求了!”
注释:
《韶箾》同样是古代的音乐舞蹈,这里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德行的伟大和无可比拟。

其出聘也,通嗣君也。故遂聘于齐,说晏平仲,谓之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获所归,难未歇也。」
译文:
当他外出访问其他国家时,是为了联络继位国君。因此,他去了齐国,向晏平仲游说,说:“你尽快交出封地和政权!没有封地就没有政权,才能避免灾难。齐国的政治,将会有一个归属,还没有得到归属,灾难不会结束。”
注释:
“嗣君”指的是继位的国君,“出聘”则是出国访问。此处通过外交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国家的安定。

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难。
译文:
晏子借助陈桓子的机会收回政权和土地。这样做使他得以免除栾盈和高强的祸患。
注释:
“栾盈”是晋国的大臣,“高强”是另一位大臣。此处描述了晏子利用政治策略保护自己和国家免于危难。

【赏析】:
本文选自《左传》,记录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外交活动和人物对话。文中通过描述不同音乐舞蹈的表现及其背后的含义,反映了作者对于德行、政治和历史的深刻理解。其中,对于《韶箾》的描述尤为突出,不仅体现了作者对道德修养的高度赞扬,同时也揭示了德行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此外,通过具体的外交活动描写,展示了当时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外交手段的重要性。整体上展现了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