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展从伯有,与之皆死。羽颉出奔晋,为任大夫。鸡泽之会,郑乐成奔楚,遂适晋。羽颉因之,与之比,而事赵文子,言伐郑之说焉。以宋之盟故,不可。子皮以公孙锄为马师。

楚公子围杀大司马蒍掩而取其室。申无宇曰:「王子必不免。善人,国之主也。王子相楚国,将善是封殖,而虐之,是祸国也。且司马,令尹之偏,而王之四体也。绝民之主,去身之偏,艾王之体,以祸其国,无不祥大焉!何以得免?」

为宋灾故,诸侯之大夫会,以谋归宋财。冬十月,叔孙豹会晋赵武、齐公孙虿、宋向戌、卫北宫佗、郑罕虎及小邾之大夫,会于澶渊。既而无归于宋,故不书其人。

君子曰:「信其不可不慎乎!澶渊之会,卿不书,不信也夫!诸侯之上卿,会而不信,宠名皆弃,不信之不可也如是!《诗》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信之谓也。又曰:『淑慎尔止,无载尔伪。』不信之谓也。」书曰「某人某人会于澶渊,宋灾故。」尤之也。不书鲁大夫,讳之也。

以下是对《左传》中的《襄公三十年》一诗的逐句解读和翻译:

译文

  1. 仆展从伯有,与之皆死:仆人(可能是随从)跟随伯有,最终与伯有一同战死。

  2. 羽颉出奔晋,为任大夫:子羽逃离楚国投奔晋国,成为了任国的大臣。

  3. 鸡泽之会,郑乐成奔楚,遂适晋:在一次鸡泽的聚会中,郑国的乐成逃亡到楚国,随后到达了晋国。

  4. 羽颉因之,与之比,而事赵文子,言伐郑之说焉:子羽利用这个机会,与子羽结交,并且侍奉赵文子,提出了攻打郑国的建议。

  5. 以宋之盟故,不可:因为之前宋国的盟约,所以这件事不能实行。

  6. 子皮以公孙锄为马师:子皮任命公孙锄担任马术教师。

  7. 楚公子围杀大司马蒍掩而取其室:楚国公子围杀害了大司马蒍掩并占据了他的家室。

  8. 申无宇曰:「王子必不免」:申无宇说:“王子必定难以避免这一祸端。”

  9. 善人,国之主也。王子相楚,将善是封殖,而虐之,是祸国也:善人是国家的主人。王子辅佐楚国进行治理,如果对他过于优厚,反而会导致国家的祸乱。

  10. 且司马,令尹之偏,而王之四体也。绝民之主,去身之偏,艾王之体,以祸其国:而且司马是令尹的一部分,又是国家君主的四肢之一。如果断绝民众的统治权,去掉君主身上的部分权力,伤害国家的根本,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灾祸!

  11. 何以得免?:如何才能避免这种灾祸呢?

  12. 君子曰:「信其不可不慎乎!澶渊之会,卿不书,不信也夫!诸侯之上卿,会而不信,宠名皆弃:《春秋》里记载说:“文王升天,在帝的左右”。这就是所说的“信”,又说:“要谨慎你的言辞行为,不要虚假不实。”这就是所说的“不信”。

  13. 书曰「某人某人会于澶渊,宋灾故」尤之也:因此,书上写明某人某人会于澶渊,这是由于宋国的灾祸的缘故。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楚国公子围杀害了大司马蒍掩,占据其家室的故事。接着,通过对话和引用《春秋》,表达了对于信任和失信的不同观点。最后,通过《春秋》中的记录来表明信守诺言的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