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子皮授子产政,辞曰:「国小而逼,族大宠多,不可为也。」子皮曰:「虎帅以听,谁敢犯子?子善相之,国无小,小能事大,国乃宽。」

子产为政,有事伯石,赂与之邑。子大叔曰:「国,皆其国也。奚独赂焉?」子产曰:「无欲实难。皆得其欲,以从其事,而要其成,非我有成,其在人乎?何爱于邑?邑将焉往?」子大叔曰:「若四国何?」子产曰:「非相违也,而相从也,四国何尤焉?《郑书》有之曰:『安定国家,必大焉先。』姑先安大,以待其所归。」既,伯石惧而归邑,卒与之。伯有既死,使大史命伯石为卿,辞。大史退,则请命焉。覆命之,又辞。如是三,乃受策入拜。子产是以恶其为人也,使次己位。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

我们需要将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郑子皮授子产政,辞曰:「国小而逼,族大宠多,不可为也。」子皮曰:「虎帅以听,谁敢犯子?子善相之,国无小,小能事大,国乃宽。」

  • “郑子皮授子产政,辞曰:’国小而逼,族大宠多,不可为也.’ ”翻译为“郑国的子皮授予子产政权时,他推辞说:‘国家太小,又受到贵族们的宠溺太多,这是不能胜任的。’”
  • “子皮曰:”‘虎帅以听,谁敢犯子?子善相之,国无小,小能事大,国乃宽.“’ ”翻译为“郑子皮说:‘老虎率领军队听从指挥,谁敢侵犯您呢?您善于观察,国家没有大小之分,小国能够侍奉大国,国家才会宽松。’”

子产为政,有事伯石,赂与之邑。子大叔曰:「国,皆其国也。奚独赂焉?」子产曰:「无欲实难。皆得其欲,以从其事,而要其成,非我有成,其在人乎?何爱于邑?邑将焉往?」子大叔曰:「若四国何?」子产曰:「非相违也,而相从也,四国何尤焉?《郑书》有之曰:『安定国家,必大焉先。』姑先安大,以待其所归。」

  • “子产为政,有事伯石,赂与之邑。子大叔曰:’国,皆其国也。奚独赂焉?’ ”翻译为“子产执掌政事期间,遇到了伯石,就给了他一个城池。子太叔说:‘国家都是一样的国家,为什么要单独给伯石送城池呢?’”
  • “子产曰:’无欲实难。皆得其欲,以从其事,而要其成,非我有成,其在人乎?何爱于邑?邑将焉往?’ ”翻译为“子产说:‘满足自己的私欲很难。大家都得到自己的欲望后,去完成事情,并不是我一个人的成就,成就都在别人身上。为什么爱惜一个城邑呢?这个城邑将来会去哪里呢?’”
  • “子大叔曰:’若四国何?’ ”翻译为“子太叔说:‘如果是其他四个国家怎么办?’”
  • “子产曰:’非相违也,而相从也,四国何尤焉?《郑书》有之曰:’安定国家,必大焉先。’姑先安大,以待其所归。’”翻译为“子产回答说:‘这不是故意违背他们,而是相互顺应。如果其他国家有什么不满,又有什么关系呢?根据《郑书》中的说法:‘安定国家,必须先从大事做起。’我们姑且先安定大国,等待他们的回报和回应。’”

既,伯石惧而归邑,卒与之。伯有既死,使大史命伯石为卿,辞。大史退,则请命焉。覆命之,又辞。如是三,乃受策入拜。

  • “既,伯石惧而归邑,卒与之。”翻译为“不久之后,伯石害怕了就归还了城池。”
  • “伯有既死,使大史命伯石为卿,辞。”翻译为“伯有死后,让大史命令伯石担任卿的职位,伯石拒绝了。”
  • “大史退,则请命焉。覆命之,又辞。如是三,乃受策入拜。”翻译为“大史退出之后,就去向伯石请求任命。三次请求都被拒绝了,最后接受了任命并进入朝廷行拜礼。”

子产是以恶其为人也,使次己位。

  • “子产是以恶其为人也,使次己位。”翻译为“因此,子产厌恶他的为人,让他排在自己之下。”

通过上述逐句解读和现代汉语翻译,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诗传达了子产执政期间的政治智慧、用人策略以及他对权力运用和人性理解的深刻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