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卷将祭,请田焉。弗许,曰:「唯君用鲜,众给而已。」子张怒,退而征役。子产奔晋,子皮止之而逐丰卷。丰卷奔晋。子产请其田里,三年而复之,反其田里及其入焉。
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诗句
- 丰卷将祭,请田焉:意思是说,丰卷打算进行祭祀活动,并请求赐给他田地。
- 弗许,曰:「唯君用鲜,众给而已。」:丰卷没有得到同意,回答说:“只有国君使用新鲜的食物,其他的供给就足够了。”
- 子张怒,退而征役:子张(子产)因不满被拒绝,愤然离去并号召人民去应战。
- 子产奔晋,子皮止之而逐丰卷:由于战事,子产被迫逃亡至晋国,子皮阻止了他的逃亡行为并驱逐了丰卷。
- 丰卷奔晋:丰卷也逃离到晋国。
- 子产请其田里,三年而复之,反其田里及其入焉:子产请求归还他的土地,经过三年,他得到了恢复,并恢复了原来的田宅和收入。
- 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这一年内,人们开始传颂子产的功德,说:“拿走我的衣冠,让我可以穿戴;拿走我的田地,让我耕种。”到了第三年,人们又重复了这些话,说:“我有子弟,子产教导他们;我有田畴,子产管理它。子产去世后,谁能够继承他?”
译文
- 丰卷计划举行祭祀活动,并请领田地。但是没有得到允许,他回答只有国君需要新鲜食物,其他人的供给就够了。
- 子张因为不满没有得到同意就离开了,并号召人民应战。
- 由于战事,子产不得不逃亡到晋国,子皮阻止了他的逃亡行为并驱逐了丰卷。
- 丰卷也逃离到晋国。
- 子产请求归还他的田地,经过三年,他得到了恢复,并恢复了原来的田宅和收入。
- 在这一年中,人们开始传颂子产的功德,说:“拿走我的衣冠,让我可以穿戴;拿走我的田地,让我耕种。”到了第三年,人们又重复了这些话,说:“我有子弟,子产教导他们;我有田畴,子产管理它。子产去世后,谁能够继承他?”
注释
- “丰卷将祭”中的“丰卷”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大夫。
- “请田焉”中的“焉”在这里作为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呢”。
- “弗许”中的“弗”,表示否定的意思。
- “孰杀子产”中的“孰”是一个疑问代词,表示谁。“杀”,在这里有杀害、伤害的意思。
- “吾其与之”中的“与”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给予、赠送。
- “及三年”中的“及”,表示达到或涉及的程度或范围。“三”指的是三年的时间。
- “从政一年”中的“政”,指政务,即执政。
- “舆人诵之”中的“舆人”指的是普通百姓或民众。“诵”表示背诵或传播。
- “孰杀”中的“孰”,询问的意思。“杀”在这里有杀害、伤害的意思。
- “谁其嗣之”中的“嗣”在这里是继承的意思。“其”,指示代词,相当于“他”。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丰卷和子产的故事来表达对子产政治才能和社会责任感的肯定以及人们对他品德的高度赞扬。丰卷虽然起初未能得到土地,但最终在子产的帮助下获得了土地并得以恢复。同时,诗中也展现了民众对子产的敬仰之情,以及他在国家治理中所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整体上,这首诗反映了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个人品质和政治才能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