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令尹围请用牲,读旧书,加于牲上而已。晋人许之。
三月甲辰,盟。楚公子围设服离卫。叔孙穆子曰:「楚公子美矣,君哉!」郑子皮曰:「二执戈者前矣!」蔡子家曰:「蒲宫有前,不亦可乎?」楚伯州犁曰:「此行也,辞而假之寡君。」郑行人挥曰:「假不反矣!」伯州犁曰:「子姑忧子皙之欲背诞也。」子羽曰:「当璧犹在,假而不反,子其无忧乎?」齐国子曰:「吾代二子愍矣!」陈公子招曰:「不忧何成,二子乐矣。」卫齐子曰:「苟或知之,虽忧何害?」宋合左师曰:「大国令,小国共。吾知共而已。」晋乐王鲋曰:「《小旻》之卒章善矣,吾从之。」
退会,子羽谓子皮曰:「叔孙绞而婉,宋左师简而礼,乐王鲋字而敬,子与子家持之,皆保世之主也。齐、卫、陈大夫其不免乎?国子代人忧,子招乐忧,齐子虽忧弗害。夫弗及而忧,与可优而乐,与忧而弗害,皆取忧之道也,忧必及之。《大誓》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三大夫兆忧,能无至乎?言以知物,其是之谓矣。」
诗句及译文
- 楚令尹围请用牲,读旧书,加于牲上而已。
- 楚国的令尹(相当于后来的丞相)请求用牲畜来祭祀,但他只是在牲畜身上加上了一本陈旧的书,而没有进行任何实质性的祭拜活动。
- 三月甲辰,盟。楚公子围设服离卫。
- 在三月的一个甲辰日举行了盟会,参与的有楚国的公子围。
- 叔孙穆子曰:「楚公子美矣,君哉!」
- 叔孙穆子评论说:“楚公子非常漂亮,是个君主啊!”
- 郑子皮曰:「二执戈者前矣!」
- 另一位郑国的子皮说:“那两个拿着武器的人在前面了!”
- 蔡子家曰:「蒲宫有前,不亦可乎?」
- 蔡国的儿子家说:“蒲宫前面有位置,在那里举行也可以吧?”
- 楚伯州犁曰:「此行也,辞而假之寡君。」
- 楚地的伯州犁回答说:“我们这次出行,是向国君告辞并且借给他的。”
- 郑行人挥曰:「假不反矣!」
- 郑国的外交官挥说:“借的东西不会归还的!”
- 伯州犁曰:「子姑忧子皙之欲背诞也。」
- 伯州犁对子皙说:“您应该担心的是您想要背离诚信。”
- **子羽曰:「当璧犹在,假而不反,子其无忧乎?」齐国子曰:「吾代二子愍矣!」陈公子招曰:「不忧何成,二子乐矣。」卫齐子曰:「苟或知之,虽忧何害?」宋合左师曰:「大国令,小国共。吾知共而已。」晋乐王鲋曰:「《小旻》之卒章善矣,吾从之。」
- 子羽回答说:“如果璧还在,虽然借用但不归还,您还应该担心什么呢?”齐国的子说:“我代替你们担忧,真是可怜。”陈国的公子招说:“不担心怎么成就大事呢?两位大夫都很高兴。”卫国的子说:“如果知道这件事,即使担心也不会有害处。”宋国的合左师说:“大国的命令,小国共同遵循。我只关心共同遵守就行了。”晋国的乐王鲋说:“《小旻》的最后一章写得很好,我赞同它。”
注释
- 左传:这是一部中国春秋时期的历史文献,记载了鲁国和其他国家的政治、军事、文化等事件。
- 楚令尹:楚国的执政官,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 叔孙穆子:叔孙氏家族的成员,当时担任郑国的大夫。
- 蔡子家:蔡国的儿子家,当时担任蔡国大夫。
- 蒲宫:古代诸侯国的宫殿名,这里指楚国的宫殿。
- 盟:古代诸侯之间为了表示友好或结盟而举行的仪式。
- 郑行人挥:郑国的一位外交官,当时负责外交事务。
- 伯州犁:楚国的大夫,当时担任楚国令尹的幕僚。
- 子皙:楚国公子围的字,当时是楚国的太子。
- 齐国子:齐国的大夫,当时担任齐国的卿。
- 陈公子招:陈国的一位公子,当时担任陈国的大夫。
- 卫齐子:卫国的大夫,当时担任卫国的卿。
- 宋合左师:宋国的左师,当时担任宋国的大司马。
- 晋国乐王鲋:晋国的一位乐官,当时担任晋国的大夫。
- 《小旻》:《诗经》中的一首诗,属于“小雅”部分。
- 卒章:诗篇的最后一节。
- 哀:悲伤,忧虑。
- 闵:同“悯”,怜悯。
赏析
这段文字出自《左传·昭公元年》,记录了楚国公子围的一次祭祀活动及其引发的一些政治对话。通过这些对话,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时期的各国之间的互动以及他们对于政治权力、道德伦理的态度。其中,楚令尹的行为引起了其他几位大臣的担忧,他们认为这种行为可能会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道德风气。同时,对话中也反映出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人士的不同态度和立场,以及他们在面对问题时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和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