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文伯曰:「火见,郑其火乎?火未出而作火以铸刑器,藏争辟焉。火如象之,不火何为?」

夏,季孙宿如晋,拜莒田也。晋侯享之,有加笾。武子退,使行人告曰:「小国之事大国也,苟免于讨,不敢求贶。得贶不过三献。今豆有加,下臣弗堪,无乃戾也。」韩宣子曰:「寡君以为欢也。」对曰:「寡君犹未敢,况下臣,君之隶也,敢闻加贶?」固请彻加而后卒事。晋人以为知礼,重其好货。

宋寺人柳有宠,大子佐恶之。华合比曰:「我杀之。」柳闻之,乃坎、用牲、埋书,而告公曰:「合比将纳亡人之族,既盟于北郭矣。」公使视之,有焉,遂逐华合比,合比奔卫。于是华亥欲代右师,乃与寺人柳比,从为之征,曰「闻之久矣。」公使代之,见于左师,左师曰:「女夫也。必亡!女丧而宗室,于人何有?人亦于女何有?《诗》曰:『宗子维城,毋俾城坏,毋独斯畏。』女其畏哉!」

诗句

  1. 士文伯曰:「火见,郑其火乎?火未出而作火以铸刑器,藏争辟焉。火如象之,不火何为?」
  • 注释:士文伯说:“火焰显现,难道是郑国要起火吗?在火还没出现之前就制造武器用来铸造刑器,这是为了隐藏争端。”
  • 赏析:这句反映了士文伯对郑国内部可能的纷争或冲突表示了忧虑和不安,暗示郑国的局势可能正处于不稳定之中。
  1. 夏,季孙宿如晋,拜莒田也。晋侯享之,有加笾。武子退,使行人告曰:「小国之事大国也,苟免于讨,不敢求贶。得贶不过三献。今豆有加,下臣弗堪,无乃戾也。」韩宣子曰:「寡君以为欢也。」
  • 注释:夏季,季孙宿到晋国去,是为了拜谢晋侯赐给他的莒国的土地。晋侯设宴招待他,并向他送上了加笾。鲁国的大夫武子离开宴会时,派使者回去告诉国君说:“作为小国家,侍奉大国,只是希望能避免讨伐。如果能得到赏赐不超过三次,那已经是很高兴的事了。而现在送来的加笾比正常的多了一倍,作为下臣我实在承受不起,恐怕会得罪君王。”韩宣子却说:“寡君很高兴。”
  • 赏析:这里体现了季孙宿对晋君的尊敬以及谦逊的态度。同时揭示了晋国的礼遇和对鲁国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认可。
  1. 宋寺人柳有宠,大子佐恶之。华合比曰:「我杀之。」柳闻之,乃坎、用牲、埋书,而告公曰:「合比将纳亡人之族,既盟于北郭矣。」公使视之,有焉,遂逐华合比,合比奔卫。
  • 注释:宋国寺人柳得到了宠爱,但太子佐很讨厌他。华合比说:“我要杀了他。”柳听到了这个消息,于是挖了一个坑、宰了一头牲畜,并把书埋起来,然后报告给公。“华合比准备接纳逃亡者的家人,已经和北郭的人结盟了。”公派人去看,发现了真相,于是驱逐了华合比,华合比逃到了卫国。
  • 赏析:这里展现了寺人柳对太子佐的不满和他对局势的敏锐洞察。通过一系列动作(挖坑、宰牲畜和埋书籍),展示了他的机智和对局势的判断。
  1. 于是华亥欲代右师,乃与寺人柳比,从为之征,曰「闻之久矣。」公使代之,见于左师,左师曰:「女夫也。必亡!女丧而宗室,于人何有?人亦于女何有?《诗》曰:『宗子维城,毋俾城坏,毋独斯畏。』女其畏哉!」
  • 注释:因此,华亥打算取代右师,于是就和寺人柳一起行动。他们称自己为“听说了很久”,国君让他们来代替右师的位置,去见左师。左师说:“你是个男的,必然会灭亡!你失去了你的亲属,对你家族又有何好处?别人对你又有什么好处?《诗经》上说:‘宗子的城墙坚固,不能让他的城墙倒塌;不能独自感到危险。’你应当害怕呀!”
  • 赏析:这里描述了华亥和寺人柳联合起来对抗即将发生的灾难,以及他们的计划和担忧。左师的话强调了个人责任的重要性和对于整个家族福祉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