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丙戌,郑灾。
楚公子弃疾如晋,报韩子也。过郑,郑罕虎、公孙侨、游吉从郑伯以劳诸柤。辞不敢见,固请见之,见,如见王,以其乘马八匹私面。见子皮如上卿,以马六匹。见子产,以马四匹。见子大叔,以马二匹。禁刍牧采樵,不入田,不樵树,不采刈,不抽屋,不强丐。誓曰:「有犯命者,君子废,小人降。」舍不为暴,主不慁宾。往来如是。郑三卿皆知其将为王也。
韩宣子之适楚也,楚人弗逆。公子弃疾及晋竟,晋侯将亦弗逆。叔向曰:「楚辟我衷,若何效辟?《诗》曰:『尔之教矣,民胥效矣。』从我而已,焉用效人之辟?《书》曰:『圣作则。』无宁以善人为则,而则人之辟乎?匹夫为善,民犹则之,况国君乎?」晋侯说,乃逆之。
秋九月,大雩,旱也。
诗句:
六月丙戌,郑灾。
译文: 六月二十九日,郑国的灾害发生。
注释:
- 六月丙戌(公历日期),郑国遭遇了自然灾害。
赏析:
这句话通过“丙戌”这个日子和地点的提及,交代了郑国发生灾难的具体日期和地点,为下文的事件发展提供了背景。
译文:
楚公子弃疾来到晋国,是为了报复背叛自己的韩子。在经过郑国时,郑国的几位重要大臣——罕虎、公孙侨、游吉跟随郑伯前往郑国的郊外进行劳军。尽管被告知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仍然坚持请求相见,见到子皮时如同见到王一样,以八匹马作为礼物。见到子产时,则以六匹马相赠;见到子大叔时,则是两匹马,并且禁止他们从事放牧、采集、砍伐树木等劳动活动,不进入田地,不砍伐树木或进行其他采集工作,也不抽干房屋内的积水。还发誓说:“如有违反此誓言的人,君子会废置其位,小人会降职。”表示不会对任何人采取暴力行为,尊重并欢迎宾客的到来。这样的交往方式持续不断地在进行。郑国的三位大臣都意识到,他们将会成为国君。
译文:
当韩宣子访问楚国的时候,楚国人没有迎接他。公子弃疾抵达晋国后,晋侯本打算也不见他,但叔向劝说:“楚国避开我们的使臣,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诗》说:‘你的教导已经生效,百姓都效仿了。’我们只需跟随他们,为何要效法他人的避让之策?《书经》说:‘圣人树立榜样。’我们为何不以善良之人为榜样?即使是普通人行善,百姓也会效仿,更何况是国君呢?”晋候听了这番话很高兴,便接见了公子弃疾。
译文:
秋季九月初八,举行雩祭,这是因为天旱。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春秋时期政治和社会的一些基本状况。郑国人对于自己国家遭受灾害的情况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应,无论是通过外交手段还是内部行动来应对。同时,诗中也体现了郑国君臣之间的互动以及他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的谨慎和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