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闻群公子之死也,自投于车下,曰:「人之爱其子也,亦如余乎?」侍者曰:「甚焉。小人老而无子,知挤于沟壑矣。」王曰:「余杀人子多矣,能无及此乎?」右尹子革曰:「请待于郊,以听国人。」王曰:「众怒不可犯也。」曰:「若入于大都而乞师于诸侯。」王曰:「皆叛矣。」曰:「若亡于诸侯,以听大国之图君也。」王曰:「大福不再,只取辱焉。」然丹乃归于楚。王沿夏,将欲入鄢。芋尹无宇之子申亥曰:「吾父再奸王命,王弗诛,惠孰大焉?君不可忍,惠不可弃,吾其从王。」乃求王,遇诸棘围以归。夏五月癸亥,王缢于芋尹申亥氏。申亥以其二女殉而葬之。
观从谓子干曰:「不杀弃疾,虽得国,犹受祸也。」子干曰:「余不忍也。」子玉曰:「人将忍子,吾不忍俟也。」乃行。国每夜骇曰:「王入矣!」乙卯夜,弃疾使周走而呼曰:「王至矣!」国人大惊。使蔓成然走告子干、子皙曰:「王至矣!国人杀君司马,将来矣!君若早自图也,可以无辱。众怒如水火焉,不可为谋。」又有呼而走至者曰:「众至矣!」二子皆自杀。丙辰,弃疾即位,名曰熊居。葬子干于訾,实訾敖。杀囚,衣之王服而流诸汉,乃取而葬之,以靖国人。使子旗为令尹。
诗句翻译和赏析
诗段原文:
王闻群公子之死也,自投于车下,曰:「人之爱其子也,亦如余乎?」侍者曰:「甚焉。小人老而无子,知挤于沟壑矣。」王曰:「余杀人子多矣,能无及此乎?」
译文:
楚昭公听闻自己的几位儿子已经去世,他羞愧地从车上跌落,悲痛地说:“人们疼爱他们的儿子,是否和我一样呢?”侍从回答道:“确实如此。我年事已高却没儿子,只能被活埋。”楚昭公说:“我伤害了很多人的孩子,现在能没有这种报应吗?”
注释:
- 王: 指的是楚昭公。
- 群公子: 指楚昭公的其他儿子们。
- 自投于车下: 形容极度失望和悲伤的情绪。
- 知之: 意为“知道”或“明白”。
- 无子: 没有儿子。
- 知: 动词,意思是“知道”。
- 沟壑: 古时一种自然形成的坑洞,这里比喻死亡之地。
- 余: 自称。
- 甚多: 很多。
- 能无: 能够不,表示担忧。
赏析:
此段诗歌生动刻画了楚昭公得知儿子们死去的悲痛之情及其自责与反思。通过对话的形式,诗人展现了楚昭公的内心世界和复杂情绪。楚昭公在面对失去儿子的惨痛之后,开始自我反省和自责,反映出他内心的痛苦以及对于自己行为后果的担忧。同时,这段诗歌也揭示了楚昭公作为一国之君,对待国家和人民的态度以及他个人情感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