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灭州来。令尹子期请伐吴,王弗许,曰:「吾未抚民人,未事鬼神,未修守备,未定国家,而用民力,败不可悔。州来在吴,犹在楚也。子姑待之。」

季孙犹在晋,子服惠伯私于中行穆子曰:「鲁事晋,何以不如夷之小国?鲁,兄弟也,土地犹大,所命能具。若为夷弃之,使事齐、楚,其何瘳于晋?亲亲,与大,赏共、罚否,所以为盟主也。子其图之。谚曰:『臣一主二。』吾岂无大国?」穆子告韩宣子,且曰:「楚灭陈、蔡,不能救,而为夷执亲,将焉用之?」乃归季孙。惠伯曰:「寡君未知其罪,合诸侯而执其老。若犹有罪,死命可也。若曰无罪而惠免之,诸侯不闻,是逃命也,何免之?为请从君惠于会。」宣子患之,谓叔向曰:「子能归季孙乎?」对曰:「不能。鲋也能。」乃使叔鱼。叔鱼见季孙曰:「昔鲋也得罪于晋君,自归于鲁君。微武子之赐,不至于今。虽获归骨于晋,犹子则肉之,敢不尽情?归子而不归,鲋也闻诸吏,将为子除馆于西河,其若之何?」且泣。平子惧,先归。惠伯待礼。

诗句翻译:

吴国灭掉了州来,让令尹子期请求攻打吴国,但周王没有答应,说:“我还没有安抚人民,还未祭祀神明,尚未加固城池,未安定国家,就动用民众的力量,一旦败北则无法挽回。州来还在吴国,就像还在楚国一样。你暂且等待吧。”

季孙还在晋国,子服惠伯私下对中行穆子说:“鲁国侍奉晋国,怎么比得上夷这样的小国?鲁国是兄弟之邦,土地还很大,如果命令他们,他们就能办成事。如果是为了夷国而抛弃它,让它侍奉齐国、楚国,那么晋国的祸患还能消除吗?亲近亲人,与大国结盟,赏赐公正,处罚不偏袒,这样才能成为盟主啊。您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俗话说:‘臣子一个主人有两个。’我难道没有大国吗?”穆子告诉了韩宣子,并说:“楚灭陈、蔡之后不能救援,却要为了夷国而亲近它,那还有何用呢?”于是归还了季孙。惠伯说:“寡君不知其罪,集合诸侯而逮捕他。如果说还有罪,死命可以;如果说无罪而被赦免,诸侯就不会听说,这就等于逃跑性命,怎么能免除呢?请从君王那里得到宽恕。”韩宣子担心起来,告诉叔向:“你能把季孙带回来吗?”叔向回答说:“不能。鲋也能。”于是他派叔鱼。叔鱼见到季孙说:“从前鲋也得罪了晋君,自己回到鲁君那里。如果没有武子的赏赐,我到现在也不会有现在的地位。即使能将尸骨带回晋都,也不过是像对待儿子一样的肉食,敢不尽情吗?如果回去而不回来,鲋我也听说过官吏们会为他在西河建馆舍,那又该怎么办呢?”并且哭泣。平子害怕了,先回去了。惠伯按照礼制接待他。

译文:
吴国灭掉了州来,让令尹子期请求攻打吴国,但周王没有答应。他说:“我还没有安抚人民,还未祭祀神明,尚未加固城池,未安定国家,就动用民众的力量,一旦败北则无法挽回。”州来还在吴国,就像还在楚国一样。“你可以等待”。

季孙还在晋国,子服惠伯私下对中行穆子说:“鲁国侍奉晋国,怎么比得上夷这样的小国?鲁国是兄弟之邦,土地还很大,如果命令他们,他们就能办成事。如果是为了夷国而抛弃它,让它侍奉齐国、楚国,那么晋国的祸患还能消除吗?亲近亲人,与大国结盟,赏赐公正,处罚不偏袒,这样才能成为盟主啊。你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俗话说:“臣子一个主人有两个。”我难道没有大国吗?”穆子告诉了韩宣子,并说:“楚灭陈、蔡之后不能救援,却要为了夷国而亲近它,那还有何用呢?”于是归还了季孙。惠伯说:“寡君不知其罪,集合诸侯而逮捕他。如果说还有罪,死命可以;如果说无罪而被赦免,诸侯就不会听说,这就等于逃跑性命,怎么能免除呢?请从君王那里得到宽恕。”韩宣子担心起来,告诉叔向:“你能把季孙带回来吗?”叔向回答说:“不能。鲋也能。”于是他派叔鱼。叔鱼见到季孙说:“从前鲋也得罪了晋君,自己回到鲁君那里。如果没有武子的赏赐,我到现在也不会有现在的地位。即使能将尸骨带回晋都,也不过是像对待儿子一样的肉食,敢不尽情吗?如果回去而不回来,鲋我也听说过官吏们会为他在西河建馆舍,那又该怎么办呢?”并且哭泣。平子害怕了,先回去了。惠伯按照礼制接待他。

赏析:
此诗通过对话形式展示了周天子和各国大夫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外交策略。其中反映了周朝衰落后,诸侯国之间的争斗及各怀鬼胎的政治局面,以及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