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八月,莒着丘公卒,郊公不戚。国人弗顺,欲立着丘公之弟庚舆。蒲余侯恶公子意恢而善于庚舆,郊公恶公子铎而善于意恢。公子铎因蒲余侯而与之谋曰:「尔杀意恢,我出君而纳庚舆。」许之。

楚令尹子旗有德于王,不知度。与养氏比,而求无厌。王患之。九月甲午,楚子杀斗成然,而灭养氏之族。使斗辛居郧,以无忘旧勋。

冬十二月,蒲余侯兹夫杀莒公子意恢,郊公奔齐。公子铎逆庚舆于齐。齐隰党、公子锄送之,有赂田。

晋邢侯与雍子争赂田,久而无成。士景伯如楚,叔鱼摄理,韩宣子命断旧狱,罪在雍子。雍子纳其女于叔鱼,叔鱼蔽罪邢侯。邢侯怒,杀叔鱼与雍子于朝。宣子问其罪于叔向。叔向曰:「三人同罪,施生戮死可也。雍子自知其罪而赂以买直,鲋也鬻狱,刑侯专杀,其罪一也。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请从之。」乃施邢侯而尸雍子与叔鱼于市。

左传·昭公十四年

诗句

秋八月,莒着丘公卒,郊公不戚。国人弗顺,欲立着丘公之弟庚舆。蒲余侯恶公子意恢而善于庚舆,郊公恶公子铎而善于意恢。公子铎因蒲余侯而与之谋曰:「尔杀意恢,我出君而纳庚舆。」许之。

译文

秋季的八月份,莒国的着丘公去世,郊公因此不高兴。国内的人民不再支持他,想要立着丘公的弟弟庚舆为国君。蒲余侯厌恶公子意恢而亲近庚舆,郊公厌恶公子铎而亲近意恢。公子铎利用蒲余侯的势力与他说:“你杀掉意恢,我废黜你并拥立庚舆。”蒲余侯同意了他的意见。”

注释

  • 着丘公: 莒国的君主名字,逝世。
  • 郊公: 莒国君主名,因不称职导致民心不稳。
  • 蒲余侯: 莒国权臣。
  • 公子意恢: 莒国之公子,遭到蒲余侯的支持。
  • 庚舆: 公子意恢的弟弟,被蒲余侯支持成为新君。
  • 公子铎: 莒国公子,与蒲余侯勾结策划政变。

赏析

本段描述了莒国政治动荡,贵族之间为了权力进行的斗争。通过对话形式揭示了政变的策划和执行过程,以及蒲余侯对公子意恢的支持,展现了朝内的权力斗争和政治阴谋。诗中的“许之”表达了政变成功后的决断与行动,反映了春秋时期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整段诗反映了古代政治斗争的现实和残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