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三十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夏六月庚辰,晋侯去疾卒。秋八月,葬晋顷公。冬十有二月,吴灭徐,徐子章羽奔楚。
【传】三十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不先书郓与乾侯,非公,且征过也。
夏六月,晋顷公卒。秋八月,葬。郑游吉吊,且送葬,魏献子使士景伯诘之,曰:「悼公之丧,子西吊,子蟜送葬。今吾子无贰,何故?」对曰:「诸侯所以归晋君,礼也。礼也者,小事大,大字小之谓。事大在共其时命,字小在恤其所无。以敝邑居大国之间,共其职贡,与其备御不虞之患,岂忘共命?先王之制:诸侯之丧,士吊,大夫送葬;唯嘉好、聘享、三军之事,于是乎使卿。晋之丧事,敝邑之间,先君有所助执绋矣。若其不间,虽士大夫有所不获数矣。大国之惠,亦庆其加,而不讨其乏,明厎其情,取备而已,以为礼也。灵王之丧,我先君简公在楚,我先大夫印段实往,敝邑之少卿也。王吏不讨,恤所无也。今大夫曰:『女盍从旧?』旧有丰有省,不知所从。从其丰,则寡君幼弱,是以不共。从其省,则吉在此矣。唯大夫图之。」晋人不能诘。
【注释】
- 三十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指的是鲁昭公在乾侯这个地方。乾侯是晋国的边境地区。
- 夏六月庚辰,晋侯去疾卒:指晋景公(晋顷公)去世。
- 秋八月,葬晋顷公:晋顷公被安葬。
- 冬十有二月,吴灭徐,徐子章羽奔楚:吴国消灭了徐国,徐国的公子章羽逃亡到楚国。
【译文】
三年春天,王历的正月,昭公停留在乾侯(今山东临邑西北)。夏天六月,晋顷公去世。秋天八月,将晋顷公埋葬。冬天十二月,吴国灭亡了徐国,徐国的公子章羽逃奔到了楚国。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与外交往来。诗中涉及的人物包括鲁昭公、晋景公、郑国游吉、魏献子和士景伯等。鲁昭公作为周天子的代表,在乾侯等待晋国的使者;而晋国则因为悼公之丧而派遣士景伯前往吊唁。此外,诗中提到了吴国对徐国的攻击,以及徐国的公子章羽逃亡至楚国的事件。
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局势错综复杂,大国之间存在着竞争与联合,同时也体现了礼法的重要性。诗中也提到了各国之间的交往礼仪,如士、大夫、卿的不同级别所承担的职责,以及如何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行为方式。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政治状况,也展示了古代中国的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