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三十有二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取阚。夏,吴伐越。秋七月。冬,仲孙何忌会晋韩不信、齐高张、宋仲几、卫世叔申、郑国参、曹人、莒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城成周。十有二月己未,公薨于乾侯。
【传】三十二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言不能外内,又不能用其人也。
夏,吴伐越,始用师于越也。史墨曰:「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吴乎!越得岁而吴伐之,必受其凶。」
秋八月,王使富辛与石张如晋,请城成周。天子曰:「天降祸于周,俾我兄弟并有乱心,以为伯父忧。我一二亲昵甥舅,不遑启处,于今十年,勤戍五年。余一人无日忘之,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惧以待时。伯父若肆大惠,复二文之业,驰周室之忧,徼文、武之福,以固盟主,宣昭令名,则余一人有大愿矣。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崇文德焉。今我欲徼福假灵于成王,修成周之城,俾戍人无勤,诸侯用宁,蝥贼远屏,晋之力也。其委诸伯父,使伯父实重图之。俾我一人无征怨于百姓,而伯父有荣施,先王庸之。」范献子谓魏献子曰:「与其戍周,不如城之。天子实云,虽有后事,晋勿与知可也。从王命以纾诸侯,晋国无忧。是之不务,而又焉从事?」魏献子曰:「善!」使伯音对曰:「天子有命,敢不奉承,以奔告于诸侯。迟速衰序,于是焉在。」
诗句:
公在乾侯,取阚,夏,吴伐越。
译文:
昭公三十二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鲁昭公在乾侯。这是说他既不能去国外,也不能去国内,又不能使用他手下的人才。夏季,吴国进攻越国,这是开始对越国用兵。
注释:
- 经:本经指的是《春秋》原文。
- 公:指鲁昭公。
- 取阚(kǎn):这里“阚”可能是指地名或人名,但具体含义需依据上下文推断。
- 夏:指夏季,即农历四月到六月。
- 吴伐越:吴国(古称吴国)对越国进行的军事侵略行动。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军事冲突。昭公三十二年是鲁昭公执政的时期,他在位期间国家内部和外部都面临挑战。诗中提到的吴伐越,展示了周边国家的紧张关系,也反映出当时诸侯之间为了争夺霸权而进行的频繁战争。此外,诗中的“言不能外内,又不能用其人也”反映出昭公在位时,国内政治上的困境,既不能对外用兵,也无法有效使用臣下的能力。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复杂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体现了古代中国历史的一段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