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三旬而毕,乃归诸侯之戌。
齐高张后,不从诸侯。晋女叔宽曰:「周苌弘、齐高张皆将不免。苌叔违天,高子违人。天之所坏,不可支也。众之所为,不可奸也。」
夏,叔孙成子逆公之丧于乾侯。季孙曰:「子家子亟言于我,未尝不中吾志也。吾欲与之从政,子必止之,且听命焉。」子家子不见叔孙,易几而哭。叔孙请见子家子,子家子辞,曰:「羁未得见,而从君以出。君不命而薨,羁不敢见。」叔孙使告之曰:「公衍、公为实使群臣不得事君。若公子宋主社稷,则群臣之愿也。凡从君出而可以入者,将唯子是听。子家氏未有后,季孙愿与子从政,此皆季孙之愿也,使不敢以告。」对曰:「若立君,则有卿士、大夫与守龟在,羁弗敢知。若从君者,则貌而出者,入可也;寇而出者,行可也。若羁也,则君知其出也,而未知其入也,羁将逃也。」
《左传·定公·定公元年》城三旬而毕,乃归诸侯之戌。
齐国的高张后不听从诸侯的命令。晋国的女叔宽说:“周国的苌弘、齐国的高张都将不能免于祸难。苌叔违逆天意,高子违背人心。天之所坏,不可支撑;众人所为,不可阻挠。”
夏季,叔孙成子在乾侯迎接鲁定公的灵柩。季孙说:“您多次对我提及此事,每次都说到我的心上。我希望跟从政事,但您一定要阻止我,并且听从我的安排。”子家子没有见到叔孙成子,只是换了几回哭泣。叔孙成子请求会见子家子,子家子推辞说:“我羁绊尚未脱去,就跟随国君出奔了。国君突然去世,我不敢见他。”叔孙成子派人告诉他:“公衍、公实派遣大臣们不得服侍国君。如果公子宋主持国家大事,那么大臣们的心愿也就实现了。凡是随从国君外出又可以进入的人,将听从您的指挥。子家氏没有后代,季孙愿意跟从政事,这都是季孙的心愿,我无法告诉您。”子家子回答说:“如果立国君,就有卿士、大夫以及守龟等辅佐,我不敢知晓。如果追随国君,那么外表出来,入内也是可以的;如果是强盗出来,行动也可以是自由的。如果是我,那么国君知道是我出去,却不知道我是何时进去的,我会逃跑的。”
注释:
- 城三旬而毕 - “城” 指的是筑城,”三旬” 指的是一个时间周期(约三个月)。”毕” 在这里意味着完成。整句话的意思是筑城工作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 乃归诸侯之戌 - “乃” 表示于是。”诸侯之戌” 指的是诸侯派来的守卫士兵。整句话的意思是于是把诸侯派来的守卫士兵都送回了各自的原地。
- 齐高张后 - “后” 在这里指齐国的高张这个人。他不愿意遵从诸侯的命令。
- 晋女叔宽曰 - “女叔宽” 是晋国的一位官员,”曰” 表示说话。这里他是在对其他人说话。
- 周苌弘、齐高张皆将不免 - “周苌弘” 和 “齐高张” 都是历史上的人物,他们因为某种原因可能不会逃脱命运。
- 苌叔违天,高子违人 - “苌叔”和“高子”都是指上述两位人物。“违” 意为背离。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两位人物都背离了天命和人心。
- 天之所坏,不可支也 - “坏” 在这里有毁坏的意思。“支” 是支撑、保持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天意要毁灭一个人或一个国家,那么这是无法支撑或阻止的。
- 众之所为,不可奸也 - “奸” 在这里是欺骗、欺诈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大众的行为是不正当的,那就无法欺骗和欺诈。
- 夏,叔孙成子逆公之丧于乾侯 - “夏” 指的是夏季。”叔孙成子” 是叔孙豹的儿子,名成子。”公之丧” 是指鲁定公的死亡。”于乾侯” 是说在乾侯这个地方接待。
- 季孙曰 - “季孙” 是孔子弟子之一,名叫叔孙武叔。他在这句话中可能是在评论或者表达自己的意见。
- 子家子亟言于我 - “子家子” 指的是子家偃,也就是孔子的弟子颜回家。”亟” 是频繁的意思。这句话表明子家偃频繁地向孔子谈论此事。
- 未尝不中吾志也 - “中” 在这里是符合的意思。这句话表明子家偃的言论一直符合孔子的意愿。
- 若公子宋主社稷 - “君” 在这里指鲁国国君。”宋” 是鲁国的一个地名。整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公子宋掌管国家事务,那么大臣们的愿望就可以实现了。
- 则群臣之愿也 - “则” 表示因此、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大臣们的愿望就可以得到了满足。
- 凡从君出而可以入者,将唯子是听 - “唯” 在这里是只有的意思。”唯子是听” 意思是只有听从你的意见。整句话的意思是凡是跟随国君外出又可以进入的人,将只听从您的意见。
- 若立君 - “若” 在此处用作代词,指“您”。整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立国君。
- 必有卿士、大夫与守龟在 - “卿士” 和 “大夫” 都是古代国家的官职名称。”守龟” 可能是指在某种仪式或活动中需要守护的人或事物。整句话的意思是一定有卿士、大夫以及需要守护的事物存在。
- 羁弗敢知 - “羁” 是动词,意为羁留、拘禁。”弗” 是副词,意为不、无。整句话的意思是我不知晓。
- 若从君者 - “若” 在此处用作代词,指“您”。整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您跟随国君的话。
- 则貌而出者,入可也 - “貌” 在这里指外貌、外表。整句话的意思是那些只是外表出来的人,进入也可以。
- 若羁也 - “羁” 在这里用作代词,指“你”。整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我(子家偃)是被囚禁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左传·定公》的一部分,记录了鲁定公去世时的情况。诗中提到了许多重要人物和政治事件,包括齐国高张后、晋国女叔宽等。这些人物的命运和他们的政治行为都在诗中被详细描述。整首诗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人们对于权力、命运的担忧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