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六年春王正月癸亥,郑游速帅师灭许,以许男斯归。二月,公侵郑。公至自侵郑。夏,季孙斯、仲孙何忌如晋。秋,晋人执宋行人乐祁犁。冬,城中城。季孙斯、仲孙忌帅师围郓。
【传】六年春,郑灭许,因楚败也。
二月,公侵郑,取匡,为晋讨郑之伐胥靡也。往不假道于卫;及还,阳虎使季、孟自南门入,出自东门,舍于豚泽。卫侯怒,使弥子瑕追之。公叔文子老矣,辇而如公,曰:「尤人而效之,非礼也。昭公之难,君将以文之舒鼎,成之昭兆,定之鞶鉴,苟可以纳之,择用一焉。公子与二三臣之子,诸侯苟忧之,将以为之质。此群臣之所闻也。今将以小忿蒙旧德,无乃不可乎!大姒之子,唯周公、康叔为相睦也。而效小人以弃之,不亦诬乎!天将多阳虎之罪以毙之,君姑待之,若何?」乃止。
这首诗是《左传·定公六年》中的一段,记录了郑国灭许、晋人执宋行人乐祁犁等事件。下面我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经】六年春王正月癸亥,郑游速帅师灭许,以许男斯归。二月,公侵郑。公至自侵郑。
【传】六年春,郑灭许,因楚败也。
【经】二月,公侵郑,取匡,为晋讨郑之伐胥靡也。往不假道于卫;及还,阳虎使季、孟自南门入,出自东门,舍于豚泽。卫侯怒,使弥子瑕追之。公叔文子老矣,辇而如公,曰:「尤人而效之,非礼也。昭公之难,君将以文之舒鼎,成之昭兆,定之鞶鉴,苟可以纳之,择用一焉。公子与二三臣之子,诸侯苟忧之,将以为之质。此群臣之所闻也。今将以小忿蒙旧德,无乃不可乎!大姒之子,唯周公、康叔为相睦也。而效小人以弃之,不亦诬乎!天将多阳虎之罪以毙之,君姑待之,若何?」乃止。
【译文】
六年春,正月癸亥日,郑国的游速率军消灭了许国,并把许国国君的子嗣带回了国内。二月,鲁国出兵侵犯郑国。鲁文公从侵犯郑国的地方回来。
在六月,季孙斯和仲孙何忌去了晋国。
在秋收的时候,晋国人抓获了宋国的使者乐祁犁。
在冬天,季孙斯和仲孙忌率领军队包围了郓地。
【注释】
- 六年春: 指鲁文公六年春天。
- 癸亥: 农历日期。
- 郑游速: 郑国的将领。
- 取匡: 攻取匡这个地方。
- 公侵郑: 鲁文公出兵进攻郑国。
- 公至: 鲁文公返回。
- 阳虎: 鲁文公的宠臣,后作乱失败。
- 季、孟: 指季孙斯和仲孙何忌。
- 弥子瑕: 卫灵公的宦官,善于驾车,后被驱逐。
- 公叔文子: 鲁国大臣,年老。
- 舒鼎: 周公的宝器之一。
- 昭兆: 周宣王的宝器之一。
- 鞶鉴: 古代帝王所佩带的装饰品。
- 大姒: 周文王的妻子,即太任。
- 周公、康叔: 周武王的弟弟。
- 阴虎: 春秋时期著名的暴虐之人。
- 季孙斯老矣: 季孙斯年龄已高。
- 辇: 古代的一种车。
- 尤: 怨恨。
- 文之舒鼎: 指周公制作的宝器。
- 成之昭兆: 指周宣王制作的宝器。
- 定之鞶鉴: 指周厉王制作的宝器。
- 君子: 对人的尊称。
- 诸侯: 指周边的小国君主。
- 效: 仿效。
- 杜撰: 编造。
- 阳虎罪: 指阳虎作乱失败后受到的惩罚。
- 君姑: 请君王暂且等待。
- 若何: 怎么样?
【赏析】
这段文字描述了鲁文公在位六年期间,郑国消灭了许国,并且鲁国出兵攻打郑国的事件。这些事件都是因为楚国战败所导致的。同时,文中还涉及到了晋国对宋国人乐祁犁的拘捕以及鲁国君臣之间的对话。
整段文字以记事为主,通过事件的叙述展现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动荡。其中涉及的人物包括鲁文公、郑国的将领游速、晋国的大夫等人。通过对这些人物及其行为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
文章还通过引用《左传》中的“君子”一词来强调说话人的观点和立场。例如,在提到“效人以弃之”时,引用了“大姒之子,唯周公、康叔为相睦也”,意在强调和睦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阳虎所作所为的批评。
这段文字通过对事件的叙述和人物的对话,展示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动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