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之入楚也,胡子尽俘楚邑之近胡者。楚既定,胡子豹又不事楚,曰:「存亡有命,事楚何为?多取费焉。」二月,楚灭胡。
夏五月壬申,公薨。仲尼曰:「赐不幸言而中,是使赐多言者也。」
郑罕达败宋师于老丘。
齐侯、卫侯次于蘧挐,谋救宋也。
秋七月壬申,姒氏卒。不称夫人,不赴,且不祔也。
葬定公。雨,不克襄事,礼也。
葬定姒。不称小君,不成丧也。
冬,城漆。书,不时告也。
这首诗出自《左传·定公十五年》,是关于中国春秋时期吴国和楚国之间的战争。以下是诗句的翻译、注释及其赏析:
- 吴之入楚也,胡子尽俘楚邑之近胡者。(吴军侵入楚国时,胡子将楚境内靠近胡地的城邑全部俘虏)
- 译文:吴国进入楚国时,胡子将楚境中靠近胡地的地方全部俘虏。
- 注释:这里的“胡子”可能指的是吴国的将领,他负责此次军事行动。
- 楚既定,胡子豹又不事楚,曰:「存亡有命,事楚何为?多取费焉。」(楚国被占领后,胡子豹不再侍奉楚国,说:“存亡有命,事楚何为?多取费焉。”)
- 译文:楚国被征服之后,胡子豹不再侍奉楚国,他认为国家的命运是由天决定的,侍奉楚国又有何用,只会白白浪费钱财。
- 注释:这里的“胡子豹”可能是胡子手下的一名将领,对楚国失去了信心。
- 二月,楚灭胡。
- 译文:二月,楚国灭掉了胡国。
- 注释:此处记录了楚国在特定时间消灭了一个较小的国家。
- 夏五月壬申,公薨。(夏季五月壬申日,鲁哀公去世)
- 译文:夏季五月初八,鲁哀公去世。
- 注释:此处记录了鲁哀公的逝世。
- 仲尼曰:「赐不幸言而中,是使赐多言者也。」「(孔子说:“您不幸中伤我却又说出了我的话,这是因为您让我多说话啊。”)
- 译文:孔子认为您不幸中伤了我但又说出了我的话语,这是让您自己多说话的表现。
- 注释:这里的“赐”是指孔子的学生子贡,他的言论往往尖锐且直接。
- 郑罕达败宋师于老丘。(郑罕达在老丘击败了宋军的一支部队。)
- 译文:郑罕达在老丘打败了宋军。
- 注释:郑罕达在这里表现出的军事才能使他成功击败敌人。
- 齐侯、卫侯次于蘧挐,谋救宋也。(齐桓公和卫国的国君驻扎在蘧挐,谋划援救宋国。)
- 译文:齐桓公和卫国的国君驻扎在蘧挐,商议救援宋国。
- 注释:这里提到两位诸侯,齐国的齐桓公和卫国的卫庄公,他们共同商讨救援宋国的计划。
- 秋七月壬申,姒氏卒。(秋季七月初六,姒氏去世。)
- 译文:秋季七月初六,姒氏去世。
- 注释:这里提到的姒氏可能是一位女性人物,她在此日期去世。
- 不称夫人,不赴,且不祔也。(对于未出嫁的女子,不进行追认仪式,也不参加陪葬。)
- 译文:对于未婚女子,不举行追认仪式,也不参加陪葬活动。
- 注释:这里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地位和婚姻状态的规定。
- 葬定公。雨,不克襄事,礼也。(安葬鲁哀公时下雨,因为无法及时完成葬礼仪式,这也是合乎礼仪的。)
- 译文:安葬鲁哀公时下雨,因为来不及完成葬礼仪式,这也是符合礼节的。
- 注释:这里体现了古代葬礼活动中对天气情况的考虑以及因应措施。
- 葬定姒。不称小君,不成丧也。(安葬鲁哀公的妻子时,不以小君的身份来称呼她,因此不能算是一次完整的丧礼。)
- 译文:安葬鲁哀公的妻子时,不以小君的身份来称呼她,因此不能算是一次完整的丧礼。
- 注释:这里说明了古代丧礼中对身份与称谓的严格规范。
- 冬,城漆。书,不时告也。(冬季,修筑漆地的城墙。记载此事的书是不定期报告的。)
- 译文:冬季,修筑漆地的城墙。记载这件事的书籍没有按时报告。
- 注释:这里提到了一个特定的建筑工作和一个记录这一事件的历史文献。
此诗通过简洁的叙述展示了春秋时期各国间的政治动态及军事冲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一些特点,如对死亡、婚姻、葬礼等方面的规定和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