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乙酉,晋赵鞅纳卫大子于戚。宵迷,阳虎曰:「右河而南,必至焉。」使大子絻,八人衰絰,伪自卫逆者。告于门,哭而入,遂居之。
秋八月,齐人输范氏粟,郑子姚、子般送之。士吉射逆之,赵鞅御之,遇于戚。阳虎曰:「吾车少,以兵车之旆,与罕、驷兵车先陈。罕、驷自后随而从之,彼见吾貌,必有惧心。于是乎会之,必大败之。」从之。卜战,龟焦。乐丁曰:「《诗》曰:『爰始爰谋,爰契我龟。』谋协,以故兆询可也。」简子誓曰:「范氏、中行氏,反易天明,斩艾百姓,欲擅晋国而灭其君。寡君恃郑而保焉。今郑为不道,弃君助臣,二三子顺天明,从君命,经德义,除诟耻,在此行也。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志父无罪,君实图之。若其有罪,绞缢以戮,桐棺三寸,不设属辟,素车朴马,无入于兆,下卿之罚也。」甲戌,将战,邮无恤御简子,卫太子为右。登铁上,望见郑师众,大子惧,自投于车下。子良授大子绥而乘之,曰:「妇人也。」简子巡列,曰:「毕万,匹夫也。七战皆获,有马百乘,死于牖下。群子勉之,死不在寇。」繁羽御赵罗,宋勇为右。罗无勇,麇之。吏诘之,御对曰:「痁作而伏。」卫大子祷曰:「会孙蒯聩敢昭告皇祖文王、烈祖康叔、文祖襄公:郑胜乱从,晋午在难,不能治乱,使鞅讨之。蒯聩不敢自佚,备持矛焉。敢告无绝筋,无折骨,无面伤,以集大事,无作三祖羞。大命不敢请,佩玉不敢爱。」
”`
晋赵鞅纳卫大子于戚,阳虎曰:“右河而南,必至焉。”
秋八月,齐人输范氏粟,郑子姚、子般送之。士吉射逆之,赵鞅御之,遇于戚。阳虎曰:“吾车少,以兵车之旆,与罕、驷兵车先陈。罕、驷自后随而从之,彼见吾貌,必有惧心。于是乎会之,必大败之。” 从之。
卜战,龟焦。乐丁曰:“《诗》曰:‘爰始爰谋,爰契我龟。’谋协,以故兆询可也。”简子誓曰:“范氏、中行氏,反易天明,斩艾百姓,欲擅晋国而灭其君。寡君恃郑而保焉。今郑为不道,弃君助臣,二三子顺天明,从君命,经德义,除诟耻,在此行也。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志父无罪,君实图之。若其有罪,绞缢以戮,桐棺三寸,不设属辟,素车朴马,无入于兆,下卿之罚也。”甲戌将战,邮无恤御简子,卫太子为右。登铁上,望见郑师众,大子惧,自投于车下。子良授大子绥而乘之,曰:“妇人也。”简子巡列,曰:“毕万,匹夫也。七战皆获,有马百乘,死于牖下。群子勉之,死不在寇。”繁羽御赵罗,宋勇为右。
译文:
六月乙酉日,晋国的赵鞅接纳卫国太子到戚地居住。夜晚迷惘,阳虎说:“沿着黄河往南走,一定可以到达那里。”他让太子穿着丧服,八个人戴着白色的丧帽,假装是自卫的军队迎送他。告诉守卫们让他进来,哭着进去,然后住在那里。
秋季八月,齐国人给范氏输送粮食,郑国的子姚和子般送去。士吉射去迎接他,赵鞅驾车陪同他,在戚地相遇。阳虎说:“我的战车太少了,就用兵车的旗帜在前开路,罕、驷的军车在后面跟随,他们看到我们的仪态,一定会心生畏惧。这样我们就可以和他们交战了,一定能打败他们。”赵鞅听从了他的建议。 占卜作战结果,占卜时用的龟壳焦了。乐丁说:“《诗经》说:‘开始谋划,就占卜起用龟骨。’如果占卜的结果好,就可以根据这个征兆来占卜。”简子发誓说:“范氏、中行氏,颠覆天意,残杀百姓,想要独占晋国而且要消灭他们的国君。我们国君依靠郑国来保卫自己。现在郑国不道德,抛弃国君去帮助臣下,你们顺从天意,服从国君的命令,遵循正义和礼仪,消除耻辱,就是你们的行动。战胜敌人的人,上大夫可以得到县邑,下大夫可以得到郡邑,士兵分到十万户土地,平民和工商业者得到自由,奴隶获得释放。志父没有罪,国君应该设法报复他。如果他有罪,就用绳子把他勒死,用桐木做棺材只有三寸厚,不用悬挂帷盖的棺罩,只用素色的马车和黑色马匹陪葬,不要进坟墓。这是对下卿的惩罚。”甲戌日将要开战,邮无恤驾车,卫太子担任车右。登上车顶观察敌情,看见郑国的军队很多,太子害怕起来,自己跳下车。子良把车辕交给太子拿着,说:“你是个女人。”简子巡视队列说:“毕万只是个普通人。已经打了七场仗都获得了胜利,拥有一百多匹马,最后死在牖下。大家努力作战吧,即使死了也不在敌人手中。”繁羽驾驶赵罗的车,宋勇担任车右。赵罗没有勇气,只得让麋来驾车。官吏责问他说:“你生了病所以卧倒。”卫太子祷告说:“会孙蒯聩敢向皇祖文王、烈祖康叔、文祖襄公报告:郑胜从内部作乱,晋午处在危难之中,不能治理国家,使鞅讨伐他。蒯聩不敢懈怠自己,防备着矛。我不敢断绝筋脉,折断骨头,割掉面部受伤的地方,集合大事的力量。不要做出让三个祖先蒙羞的事。君王的威严不敢请求,佩玉不敢爱惜。”
注释:
- 晋赵鞅: 晋国的赵鞅接受卫国太子到戚地居住。
- 阳虎: 阳虎建议让太子穿戴丧服进入戚地,表示他是被接纳的太子而非真正的继承人。
- 范氏、中行氏: 这是两位敌对的贵族家族。
- 简子: 简子是赵鞅的儿子赵盾的字(谥号)。
- 毕万: 毕万是晋国的大夫。
- 繁羽: 赵罗的车手。
- 宋勇: 宋勇是车右。
- 郑胜: 郑国的领导人。
- 蒯聩: 郑国的太子名。
- 胥靡: 指被囚禁或流放的人群。
- 简子誓: 指的是简子发表的战争宣言。
- 毕万: 晋国的大夫。
- 繁羽: 赵罗的车手。
- 宋勇: 车右。
赏析:
这段历史记载反映了春秋末期政治斗争的复杂性。首先提到的“阳虎”是一个关键人物,他的策略和行动对战役的进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阳虎的策略包括使用诈术来迷惑对手,以及通过激励士气来进行心理战。这种智谋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是非常有效的手段。此外,文中还提到了范氏和中行氏的对抗以及赵鞅对太子的保护措施,这些细节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权力结构和家族之间的紧张关系。简子的誓言则显示了他对于战争后果的严肃态度和坚定的决心,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总的来说,这段历史不仅记录了一个具体的事件,也揭示了更广泛的社会和政治背景。整体上,这段历史记载反映了春秋末期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