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九年春王二月,葬杞僖公。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夏,楚人伐陈。秋,宋公伐郑。冬十月。
【传】九年春,齐侯使公孟绰辞师于吴。吴子曰:「昔岁寡人闻命。今又革之,不知所从,将进受命于君。」
郑武子剩之嬖许瑕求邑,无以与之。请外取,许之。故围宋雍丘。宋皇瑗围郑师,每日迁舍,垒合,郑师哭。子姚救之,大败。二月甲戌,宋取郑师于雍丘,使有能者无死,以郏张与郑罗归。
夏,楚人伐陈,陈即吴故也。
宋公伐郑。
秋,吴城邗,沟通江、淮。
晋赵鞅卜救郑,遇水适火,占诸史赵、史墨、史龟。史龟曰:「是谓渖阳,可以兴兵。利以伐姜,不利子商。伐齐则可,敌宋不吉。」史墨曰:「盈,水名也。子,水位也。名位敌,不可干也。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水胜火,伐姜则可。」史赵曰:「是谓如川之满,不可游也。郑方有罪,不可救也。救郑则不吉,不知其他。」阳虎以《周易》筮之,遇《泰》ⅱⅰ之《需》ⅴⅰ,曰:「宋方吉,不可与也。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宋、郑,甥舅也。祉,禄也。若帝乙之元子归妹,而有吉禄,我安得吉焉?」乃止。
诗句
九年春王二月,葬杞僖公。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夏,楚人伐陈。秋,宋公伐郑。冬十月。
译文: 在九年春二月初,为杞国的僖公举行葬礼。此时宋国的皇瑗率领军队攻打了位于雍丘的郑国的军队。到了夏季,楚国攻击陈国。到了秋季,宋国有君主进攻郑国。到了冬季的十月。
注释
九年
:指的是春秋时期的第9年,即鲁国的哀公第九年。
春王二月
:古代历法中,春季的第一个月被用作祭祀的月份。
葬杞僖公
:指对杞国的僖公进行了安葬。
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
:指的是宋国皇瑗指挥部队攻打位于雍丘的郑国军队。
夏,楚人伐陈
:夏季,楚国对陈国发起攻击。
秋,宋公伐郑
:秋季,宋国有君主进攻郑国。
冬十月
:冬季的第十个月。
赏析
这首诗记录了春秋时期的一系列战争和政治事件。首先提到的是宋国的皇瑗在春季攻打位于雍丘的郑军,显示了当时中原地区的政治冲突和军事行动。随后描述的是楚国对陈国的攻击,反映了当时诸侯之间的竞争和冲突。秋季,宋国有君主对郑国有军事行动,进一步加剧了周边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最后,冬天的事件没有具体描述,可能是其他小规模的军事或政治行动。整体来看,这些事件体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斗及大国间的互动,同时也揭示了那个时代的战争频繁和政治格局的动荡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