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十有二年春,用田赋。夏五月甲辰,孟子卒。公会吴于皋阜。秋,公会卫侯、宋皇瑗于郧。宋向巢帅师伐郑。冬十有二月,螽。

【传】十二年春,王正月,用田赋。

夏五月,昭夫人孟子卒。昭公娶于吴,故不书姓。死不赴,故不称夫人。不反哭,故言不葬小君。孔子与吊,适季氏。季氏不絻,放絰而拜。

公会吴于橐皋。吴子使大宰嚭请寻盟。公不欲,使子贡对曰:「盟所以周信也,故心以制之,玉帛以奉之,言以结之,明神以要之。寡君以为苟有盟焉,弗可改也已。若犹可改,日盟何益?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乃不寻盟。

吴征会于卫。初,卫人杀吴行人且姚而惧,谋于行人子羽。子羽曰:「吴方无道,无乃辱吾君,不如止也。」子木曰:「吴方无道,国无道,必弃疾于人。吴虽无道,犹足以患卫。往也。长木之毙,无不噬也。国狗之□,无不噬也。而况大国乎?」

【经】
12年春,实行田赋。
夏五月甲辰日,孟子去世。鲁文公与吴国在皋阜会面。
秋,鲁文公与卫侯、宋皇瑗在郧地会面。
宋向巢率军进攻郑国。
冬十二月,螽。
【传】
十二年春,王正月,实行田赋。
夏五月,昭夫人孟子去世。昭公娶于吴国,所以不记录其姓氏。她去世没有赴丧,所以不说夫人。不返回哭吊,所以不说葬小君。孔子前去吊唁,适季氏家。季氏没有丧服,孔子脱下丧服而拜。
鲁文公与吴国在橐皋会面。吴子使大宰嚭请求重订盟约。文公不愿意,派子贡回答说:「盟约是用来表明信用的,所以内心用道德规范,用玉帛来奉送,用言辞来结盟,以神明来约束。寡人认为只要有了盟约,便不可以改易了。如果还可以改易,那盟约还有何意义呢?现在您说一定要寻找盟约。如果可以寻得,也可以暂时休战。」于是不寻定盟。
吴国在卫国举行会盟。当初,卫国人杀掉了吴国的行人且姚而感到恐惧,就和行人子羽商量对策。子羽说:「吴国正处在无道之中,恐怕要侮辱我国的国君,我们不如退避一下。」子木说:「吴国正处在无道之中,国家也将无道,必定会把祸患转嫁给别人。吴虽无道,但足以对我国构成威胁。过去的事已经过去,树木长成后倒下,没有不被咬噬的;狗虽然凶猛,但是也难免会被杀死。更何况是大国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