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郑之间有隙地焉,曰弥作、顷丘、玉畅、岩、戈、锡。子产与宋人为成,曰:「勿有是。」及宋平、元之族自萧奔郑,郑人为之城岩、戈、锡。九月,宋向巢伐郑,取锡,杀元公之孙,遂围岩。十二月,郑罕达救岩。丙申,围宋师。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本题考查了理解与现代汉语的阅读能力,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能力,需要学生平时加强积累。翻译时要注意重点字词:弥作、顷丘、玉畅、岩、戈、锡、勿有是(“不要有”)、宋向巢(宋国的向巢)、岩、郑罕达(郑国的罕达)、围宋师(包围宋国的军队)。
【答案】
译文:宋国和郑国之间有一块荒地,叫弥作、顷丘、玉畅、岩、戈、锡。子产与宋人订立和平条约,说:“不要占有这块土地。”等到宋平元之族从萧邑逃奔到郑国,郑国人在岩邑、戈邑、锡邑建立城池。九月,宋向巢进攻郑国,攻取锡邑,杀死宋元公的孙子,于是包围岩邑。十二月,郑罕达救援岩邑。丙申日,包围宋军。赏析:这是《左传》中记述的一个故事。它反映了当时诸侯之间相互攻战的残酷现实。子产与宋人为成,说明子产是一个善于外交的人。“勿有是”表明子产反对侵占别国土地的主张。“及宋平、元之族自萧奔郑”,表明宋平、元两个小国已经被灭,而萧邑也归了郑国所有。“郑人为之城岩、戈、锡”表明郑国有了新的根据地,这为以后的军事行动打下了基础。“九月,宋向巢伐郑”,表示郑国得到了喘息的机会。“遂围岩”是宋向巢的第一次进攻。“十二月,郑罕达救岩”则是这次攻击失败之后郑国人的行动。“戊午,围宋师”,表明宋军的第二次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