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会齐侯,盟于蒙,孟武伯相。齐侯稽首,公拜。齐人怒,武伯曰:「非天子,寡君无所稽首。」武伯问于高柴曰:「诸侯盟,谁执牛耳?」季羔曰:「鄫衍之役,吴公子姑曹。发阳之役,卫石魋。」武伯曰:「然则彘也。」
宋皇瑗之子麇,有友曰田丙,而夺其兄劖般邑以与之。劖般愠而行,告桓司马之臣子仪克。子仪克适宋,告夫人曰:「麇将纳桓氏。」公问诸子仲。初,仲将以杞姒之子非我为子。曰:「必立伯也,是良材。」子仲怒,弗从,故对曰:「右师则老矣,不识麇也。」公执之。皇瑗奔晋,召之。
这首诗是《左传·哀公》的一段,讲述了齐哀公和宋桓司马子仲之间的一段故事。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孟武伯为鲁国宰相,在蒙地与齐哀公相会盟,齐哀公向孟武伯行稽首礼,孟武伯则行拜礼。由于齐哀公对孟武伯不敬,孟武伯说:“不是天子的命令,寡君是不会稽首的。”
孟武伯问高柴说:“诸侯结盟时,谁握有牛耳?”高柴回答:“鄫衍之战时,吴公子姑曹;发阳之战时,卫石魋。”孟武伯听后说:“那么现在就是猪了。”
宋国皇瑗的儿子麇,有一个朋友叫田丙。田丙夺取了他哥哥般邑并交给田丙。般很愤怒,告诉了桓司马之臣子仪克。子仪克前往宋国,告诉夫人说:“麇将纳桓氏。”公询问子仲的意见。当初,子仲打算以杞姒之子非我作为自己的儿子。他说:“一定要立伯为太子,他是好样的。”子仲很生气,没有听从,所以回答说:“右师已经老了,不认识麇。”公抓住了子仲。皇瑗逃亡到晋国,召见子仲。
译文:
孟武伯担任鲁国的宰相,在蒙地与齐哀公相会盟,齐哀公向孟武伯行稽首礼,孟武伯则行拜礼。由于齐哀公对孟武伯不敬,孟武伯说:“不是天子的命令,寡君是不会稽首的。”然后,孟武伯向高柴询问诸侯结盟时谁握有牛耳,高柴回答说:“鄫衍之战时,吴公子姑曹;发阳之战时,卫石魋。”孟武伯听后说:“那么现在就是猪了。”
宋国皇瑗的儿子麇,有一个朋友叫田丙。田丙夺取了他哥哥般邑并交给田丙。般很愤怒,告诉了桓司马之臣子仪克。子仪克前往宋国,告诉夫人说:“麇将纳桓氏。”公询问子仲的意见。当初,子仲打算以杞姒之子非我作为自己的儿子。他说:“一定要立伯为太子,他是好样的。”子仲很生气,没有听从,所以回答说:“右师已经老了,不认识麇。”公抓住了子仲。皇瑗逃亡到晋国,召见子仲。
赏析:
这段文字描述了齐哀公和宋桓司马子仲之间的一次政治冲突。齐哀公因为对孟武伯不敬而激怒了孟武伯,孟武伯以“非天子命”为由拒绝了齐哀公的不敬行为。随后,孟武伯询问高柴诸侯结盟时的礼仪问题,高柴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但齐哀公对此不予理睬,甚至对孟武伯进行了羞辱。最后,宋皇瑗的儿子、田丙的朋友、也就是后来的田劔(zhōu)因夺其兄般邑而被追究责任。整个事件展示了春秋时期诸侯之间权力斗争的激烈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