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二十四年夏四月,晋侯将伐齐,使来乞师,曰:「昔臧文仲以楚师伐齐,取谷。宣叔以晋师伐齐,取汶阳。寡君欲徼福于周公,愿乞灵于臧氏。」臧石帅师会之,取廪丘。军吏令缮,将进。莱章曰:「君卑政暴,往岁克敌,今又胜都。天奉多矣,又焉能进?是躗言也。役将班矣!」晋师乃还。饩臧石牛,大史谢之,曰:「以寡君之在行,牢礼不度,敢展谢之。」
邾子又无道,越人执之以归,而立公子何。何亦无道。
公子荆之母嬖,将以为夫人,使宗人衅夏献其礼。对曰:「无之。」公怒曰:「女为宗司,立夫人,国之大礼也,何故无之?」对曰:「周公及武公娶于薛,孝、惠娶于商,自桓以下娶于齐,此礼也则有。若以妾为夫人,则固无其礼也。」公卒立之,而以荆为大子。国人始恶之。
诗句:
昔臧文仲以楚师伐齐,取谷;宣叔以晋师伐齐,取汶阳。
译文:
根据《左传·哀公》二十四年,晋国国君准备攻打齐国,并派遣使者前来请求援军。他提到:“过去臧文仲率领楚国军队进攻齐国,夺取了粮食;宣叔率领晋国军队进攻齐国,夺取了汶阳。”同时,晋侯希望在周公那里祈求福运,并向臧氏求得神灵庇护。
注释及赏析:
- 诗句释义:
- “昔”:表示过去的时间。
- “臧文仲”和”宣叔”:都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
- “楚师”和“晋师”:指的是由楚国和晋国派遣的军队。
- “谷”和“汶阳”:均是当时的地名,分别指代具体的地理位置。
- 历史背景:
- 这段记载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战争与外交活动。各国之间的战争频繁,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或是为了表达对某种神权的追求而出兵攻击其他国家。
- 通过这些军事行动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局势紧张,诸侯国之间竞争激烈。
- 文化意义:
- 《左传》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道德、政治以及宗教的看法。
- 通过这些历史故事,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通过对《左传》中的具体记载进行逐句翻译和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以及文化特征。这段历史不仅揭示了当时的政治动态和外交策略,也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