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何没没也?将焉用贿?
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诗云:‘乐只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上帝临女,无贰尔心。’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安。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宣子说,乃轻币。
诗句
- 子产告范宣子曰轻币。
-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 二月,郑伯如晋。
- 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
- 侨也惑之。
- 侨闻君子长国家者。
- 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 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 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
- 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
- 何没没也?将焉用贿?
- 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
- 是以远至迩安。
- 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
- 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译文
子产告诉范宣子要减轻货币的负担。范宣子执政时,诸侯间的货币很厚重,郑国人对此感到不满。
二月的时候,郑文公去到晋国。子产在书信中对子西说这件事,并告诉他:“您担任晋国的职务,周围的诸侯,没有听闻您的美德,只听说您重视金钱。我对此感到疑惑。据我所知,一个有道德的人治理国家,不是因为缺乏金钱而担忧,也不会因为缺乏好的名声而烦恼。如果诸侯都把财富集中到朝廷上,那么诸侯就会心生二心。如果您依赖这些财富,那么晋国也会失去自己的独立。诸侯离心离德,那么晋国就会灭亡,而您家族也会因此而灭亡。为什么还要追求财富呢?为什么要追求贿赂呢?
德行是国家的基础,国家如果没有德行就会被毁坏;有了德行,国家才能长久安定。正如诗云:‘乐于见到正直的君子,那是国家的基石。’这就是所说的德行!‘上帝降临保佑你,不要心怀二心。’这也是所谓的好名!只有以公正的心态去弘扬德行,才能让美好的名声流传下去,因此远方的人都会归顺,近邻的人都会感到安宁。不如让人说您是依靠他来生存,您却把他看作是靠您来获取生命?大象有牙齿却会自焚,这是因为贪财。”
赏析
这首诗通过范宣子与子产之间的对话,表达了对政治道德的深刻理解和思考。文章开头就指出了诸侯间因重币而导致的国家分裂问题,强调了德行和名誉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接着,通过比喻和寓言的方式,进一步阐述了“重币”的危害和“令名”的价值。最后,通过范宣子的回应,展现了其从怀疑到接受、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过程。整个对话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于政治哲学的深入思考,也展示了其在道德和政治上的成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