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说别施行 真实离名字 分别应初业 修行示真实
真实自悟处 觉想所觉离 此为佛子说 愚者广分别
种种皆如幻 虽现无真实 如是种种说 随事别施设
所说非所应 于彼为非说 彼彼诸病人 良医随处方
如来为众生 随心应量说 妄想非境界 声闻亦非分
哀愍者所说 自觉之境界
复次大慧。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现量。摄受及摄受者。妄想境界。当离群聚习俗睡眠。初中后夜。常自觉悟修行方便。当离恶见经论言说。及诸声闻缘觉乘相。当通达自心现妄想之相。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建立智慧相住已。于上圣智三相.当勤修学。何等为圣智三相当勤修学。所谓无所有相。一切诸佛自愿处相。自觉圣智究竟之相。修行得此已。能舍跛驴心智慧相。得最胜子第八之地。则于彼上三相修生。大慧。无所有相者。谓声闻缘觉.及外道相。彼修习生。大慧。自愿处相者。谓诸先佛自愿处修生。大慧。自觉圣智究竟相者。一切法相无所计著。得如幻三昧身。诸佛地处进趣行生。大慧。是名圣智三相。若成就此圣智三相者。能到自觉圣智究竟境界。是故大慧。圣智三相。当勤修学。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一切佛语心品之一 言说别施行 真实离名字 分别应初业 修行示真实
真实自悟处 觉想所觉离 此为佛子说 愚者广分别
种种皆如幻 虽现无真实 如是种种说 随事别施设
所说非所应 于彼为非说 彼彼诸病人 良医随处方
如来为众生 随心应量说 妄想非境界 声闻亦非分
哀愍者所说 自觉之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中的一部分,属于“一切佛语心品之一”。诗中强调了佛教修行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佛子和愚者的区分。诗的大意是:言语只是方便说法,真正的佛法是超越言语的。修行的人应该远离世俗的诱惑,专注于内心的觉醒。诗中提到了“圣智三相”,即“无所有相”、“自愿处相”和“自觉圣智究竟相”,这些观念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修行目标。
诗人强调言语只是一种方便说法,真正的佛法是不可言传的。修行的人应该远离世俗的诱惑,专注于内心的觉醒。这种观点体现了佛教中的“禅修”思想,即通过冥想和内观来达到心灵的平静和觉悟。
诗人提到“圣智三相”,这是佛教中一个重要的修行目标。这三个阶段分别是:“无所有相”,指的是对事物的超脱和看破;“自愿处相”,指的是对自我的超越和解脱;“自觉圣智究竟相”,指的是对真理的深刻理解和领悟。这些观念是佛教修行的重要方向,帮助修行者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追求心灵平静和智慧的修行理念,强调了言语和世俗诱惑的危害,以及通过禅修和深入理解来达到心灵觉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