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建立、诽谤相唯愿说之。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离建立、诽谤二边恶见。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觉已。离常建立。断诽谤见。不谤正法。
尔时世尊受大慧菩萨请已。而说偈言。
建立及诽谤 无有彼心量 身受用建立 及心不能知
愚痴无智慧 建立及诽谤
尔时世尊于此偈义。复重显示。告大慧言。有四种非有有建立。云何为四。谓非有相建立、非有见建立、非有因建立、非有性建立。是名四种建立。又诽谤者。谓于彼所立无所得。观察非分而起诽谤。是名建立诽谤相。复次大慧。云何非有相建立相。谓阴界入。非有自共相。而起计着。此如是。此不异。是名非有相建立相。此非有相建立妄想。无始虚伪过。种种习气计著生。大慧。非有见建立相者。若彼如是阴界入。我人。众生。寿命。长养。士夫见建立。是名非有见建立相。大慧。非有因建立相者。谓初识无因生。后不实如幻。本不生。眼色明界念。前生生已实已还坏。是名非有因建立相。大慧。非有性建立相者。谓虚空、灭、般涅槃、非作、计著性建立。此离性非性。一切法如兔马等角。如垂发现。离有非有。是名非有性建立相。建立及诽谤。愚夫妄想。不善观察自心现量。非贤圣也。是故离建立诽谤恶见。应当修学。
诗句: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一切佛语心品之一
-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建立、诽谤相唯愿说之。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离建立、诽谤二边恶见。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觉已。离常建立。断诽谤见。不谤正法。
译文: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中说,一切佛的语言都包含了“心”的部分。大慧菩萨再次询问佛陀关于“建立”与“诽谤”的看法,并请求佛陀能够教导如何远离这两种观念。佛陀回答说,他愿意讲述有关“建立”和“诽谤”的内容,以帮助我以及所有的菩萨们摆脱对这两者的误解,从而迅速达到“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一旦觉悟后,我们便可以不再执着于任何形式的存在和见解,不诽谤任何佛法的真实教义。
注释: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这是一部佛教经典,属于般若类经典。
- 一切佛语心品之一:指的是佛陀所传授的核心思想或核心教义之一。
- 尔时(此时):指现在这个时候。
- 大慧菩萨摩诃萨:指大慧菩萨,即佛陀的一位弟子。
- 唯愿说之:希望佛陀能给予说明。
- 建立、诽谤:在这里特指对事物进行正面或负面的评价、看法或信念。
- 令吾等离建立、诽谤二边恶见:希望我和其他菩萨们能远离对事物的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的两种极端观念。
- 无上正等正觉:佛教中的最高境界,意味着达到了完全的理解、觉悟和平等的状态。
- 离常建立:不再执着于常规或习惯性的看法。
- 断诽谤见:停止诽谤性的见解。
- 非有性建立:指超越所有有形存在的本质,如虚空、灭等。
赏析:
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佛教中的“心”的概念,即通过观察内心的变化来理解世界的本质。大慧菩萨的问题触及了人们对于事物看法的多样性,以及如何通过理解和超越这些看法来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诗歌中强调的“无上正等正觉”是佛教修行的终极目标,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必须摒弃对事物的片面和偏见。这首诗也反映了佛教教义中对于内心世界的洞察和理解的重要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佛教是如何通过内在探索来引导人们走向更深层次的精神觉醒和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