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论语·雍也篇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逐句解读:
季氏派闵子骞去管理费这个地方的小官,闵子骞说:“好让我替您推脱一下啊。如果有人再来请我去的话,那我就一定在汶河边了。”

伯牛生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从窗子里握着他的手说:“不要悲伤,这是命中注定的呀!这样的人却得了这种病,这个人却得了这种病!”

孔子说:“颜回真是个贤德的人啊!他连一筐饭和一碗水都不在乎,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无法忍受这样的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的乐趣。贤啊,颜回!”

冉求说:“不是我不愿意学习你教给我的道德道理,只是我力气不够罢了。”孔子说:“力量不足就半途而废的人,是因为他违背了中庸之道;现在你既然已经明白了,就应该坚持下去。”

子谓子夏曰:“你做君子儒的理想是追求仁德,而不是去做小人儒。”

子游担任武城的官员,孔子问道:“你得到了什么样的人呢?”子游答道:“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走路从不抄近路,不是公事,他从来不到我的家来。”

孔子说:“没有人能够超出家门而不被外界影响吧!为什么没人能遵循这个道理呢?”

赏析:
本节通过具体的故事描绘了颜回的品质和智慧。首先,闵子骞的辞让体现了他的谦逊和对职责的重视。伯牛患病的情景则反映了孔子对疾病和苦难的同情与理解。接下来,孔子称赞颜回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推崇。冉求的自谦与孔子的勉励相映成趣,展现了师生间的对话互动。子游的故事揭示了淡泊名利、坚守原则的品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最后,孔子的提问和回答强调了道德修养与外在环境的关系及内在修养的重要性。整体上,这些内容不仅体现了儒家对于个人品德的关注,还展示了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