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 解释:孔子说:“我只陈述前人的言论(不自己创作),并且尊重并喜爱古代的学问,这使我与古代的大思想家老子和彭祖相比。”老子和彭祖都是道家学派的伟大代表。
-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解释:孔子说:“静静地学习,不懈怠;教导别人从不感到疲倦,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这表明了孔子对学习的态度是持之以恒,乐此不疲的。
-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 解释:孔子说:“如果道德修养没有加强,学问没有得到传授,听到正确的道理不能践行,不好的行为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这里强调了道德修养和学术传播的重要性。
- 子在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解释:在孔子闲居的时候,他显得庄重严肃又和蔼可亲的样子。
-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 解释:孔子叹息道:“我的衰老已经很严重了!已经很久了,我都没有梦见过周公。”周公是周朝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化人物。
-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解释:孔子说:“我们应当立志于道德的大道,依靠道德的力量,以仁为依据,并在各种艺术中游刃有余。”这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道德教育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 解释:孔子说:“只要学生能拿出十条干肉作为学费,我就不会对他或她没有教诲。”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于教育的严格要求。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解释:孔子说:“不到他们努力想弄明白却不能的程度,我就不去启发他们;不到他们苦思冥想却无法表达出来的程度,我就不去开导他们。如果他们连一个角落都无法理解而不知道如何去推及其他三个角落,我就不会再教他们了。”这是孔子的教学原则,强调启发式教学和学生主动思考的重要性。
-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 解释:孔子在自己吃饭时总是在有丧事的人家旁边,因为他总是先于其他人吃饱。这表明了孔子的谦逊和体贴他人。
-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 解释:孔子说:“如果我有一天哭泣却没有歌唱,那么就说明我没有尽到一个做老师的本分。”孔子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既要教授知识又要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 解释:孔子对颜渊说:“你若使用我教授的道理行事就勇往直前,若不用我就把它深藏起来吧。只有我和你是真正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表达了他对颜渊的信任和期待。
-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 解释:子路疑惑地问:“您如果带领三军作战,那么谁会跟随您?”这反映了孔子的威信和影响力。
-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 解释:孔子说:“像徒手打老虎或者赤脚蹚河流一样冒生命危险的人,即使死亡也决不后悔的,我是不会跟着干的。必须是面对事情能够保持谨慎之心,善于谋划并且能够完成的人才行。”这表明了孔子重视实践能力和深思熟虑。
-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解释:孔子说:“虽然富贵是可以通过追求获得的,即使是当一名执鞭的差役也可以,但如果不能获得富贵,那就跟随我的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展现了孔子的生活哲学和人生选择。